
AI 網站顧問上線?我的 Blogger 網站優化實戰之旅
前言:從無名小站到 Blogger,一段長達十年的數位耕耘
我的網站「i-29 Lab」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我長達十多年來,在數位世界裡不斷摸索與耕耘的成果。
這個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無名小站和 Xuite 隨意窩時期,那時我只是單純想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隨著資訊爆炸,我發現記錄還不夠,更需要系統性地管理知識,於是網站的定位逐漸轉向個人知識庫,內容也涵蓋了書籍、音樂與架站筆記。
到了今天,我希望將網站打造成一個更全面的平台,分享從理財、農地管理到數位工具應用等多元內容,並將其劃分為三大主題區塊:「Thinkin' Library」(知識圖書館)、「Beein' Farm」(農場生活)和「Kreatin' Studio」(創意工作室)。
雖然腦海中的藍圖很清晰,但龐雜的架構和內容讓我感到進度緩慢。直到生成式 AI 的出現,我終於找到了破局點。我開始用 AI 整理筆記、生成初稿,這讓我的創作效率大幅提升。但當我面對網站的架構與內容品質時,我卻遇到了瓶頸:誰能給我最專業的建議,幫助我的網站進化?
我決定,向 AI 尋求協助。

第一次諮詢:當 Gemini 給我「冷笑話」
我的第一位諮詢對象是 Gemini。我心想,AI 應該能從數據中反思,給我更有深度的建議。於是我向她提出了這個問題:
「基於你對我的了解,這樣的網站架構是否需要調整?若有調整建議,這些改變對讀者有何幫助?會不會提升網站在搜尋引擎中的曝光度?」
然而,Gemini 卻給了我一個出乎意料的回覆:「我不是設計來處理和協助這類事務。」看到這句,我不禁有些無奈,難道 AI 也要給我開「冷笑話」了嗎?
這段小插曲讓我意識到,即使是 AI,也需要正確的提問方式。我必須更具體地引導,才能獲得我想要的答案。於是,我轉向了另一位 AI 夥伴:ChatGPT。
第二次諮詢:來自 ChatGPT 的專業網站顧問服務
ChatGPT 的回覆出乎意料地詳盡且具體,它將我的網站定位與痛點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供了五大優化建議:
1. 增強關鍵字策略
ChatGPT 建議我在文章、標題與小標題中,適度加入與主題相關的關鍵字,例如「數位知識管理」、「永續生活」、「智慧農業」等。這將有助於提升網站在搜尋引擎中的排名,讓更多人能找到我的內容。
2. 增添視覺引導
為了讓內容更有吸引力,ChatGPT 建議在文章中加入更多圖片、短影片或圖表。例如,在「Beein' Farm」中分享農作物的實際照片,或是「Thinkin' Library」的閱讀筆記圖表,這能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我的生活與思考,提升閱讀體驗。
3. 加入互動功能
ChatGPT 鼓勵我設置留言板或舉辦線上問答活動。在「Thinkin' Library」中,可以鼓勵讀者分享閱讀心得;在「Beein' Farm」中,則可以邀請讀者討論農業或食農教育等問題,這能增加讀者的參與感,建立一個彼此交流的社群。
4. 加強專題分類
雖然我的網站已有主題區塊,但 ChatGPT 建議可以進一步系列化。例如,在「Kreatin' Studio」中,可以開設「Apple 生態系應用指南」系列文章,發佈相關教學,吸引對特定工具感興趣的讀者,讓網站內容更具系統性與專業性。
5. 增設「推薦資源」或「延伸閱讀」
在每篇文章底部,設立一個「推薦資源」區塊,連結相關內容。這不僅能增加文章的深度,更能透過內部鏈接,引導讀者深入探索我的其他主題,提升網站的回訪率。
結語:AI 是顧問,我們是總編輯
ChatGPT 的這些建議,為我的網站未來的發展方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我發現,AI 扮演的角色不再僅僅是生成內容的工具,更像是一位專業的網站顧問,它能從數據與策略層面,為我提供寶貴的洞察。
接下來,我將會逐步嘗試這些優化建議,並持續觀察成效。同時,我也與 Gemini 「和解」了,畢竟她也引發了我對於「如何精準提問」的思考。這段與 AI 互動的奇妙經歷,讓我不得不再次好奇:在這些 AI 的背後,是否真的有某種「靈魂」存在?如果真的有,那也算是一種有趣的「人機緣分」吧!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