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筆記】大航海時代4:西方探險與反思

【遊戲筆記】大航海時代4:西方探險與反思

緣由: 年輕時,對環遊世界、冒險充滿幻想,透過《大航海時代4》滿足心中的遼闊夢想。隨著年齡漸長,重新思考商業貿易的本質與意義,發現這款遊戲不僅是冒險,更讓人深入思考商業貿易和全球化的意涵。

西方探險,又稱地理大發現時代,雖然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促進了全球化,但同時也為殖民主義、種族歧視和剝削鋪平了道路。這是一個充滿複雜性與爭議的歷史時期。


一、大航海時代的省思:探險的雙面性

  1. 探險的動機:香料、黃金與貿易壟斷

    西方國家的探險動機複雜多樣,主要源於「3G原則」:黃金(Gold)、上帝(God)、榮耀(Glory)。在15世紀以前,歐洲對亞洲的香料、絲綢與東方商品貿易,主要被威尼斯熱那亞等義大利城邦所壟斷。這些城市透過中東的陸路與海路,將香料運往歐洲,賺取巨額利潤。然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1453年佔領君士坦丁堡後,切斷了歐洲與東方的傳統貿易路線,使得香料價格暴漲。

    同時,歐洲長年來對東方商品的貿易逆差,導致金銀貨幣大量外流。為了繞過壟斷、尋找新的財富來源,並獲得足以支付貿易的貴金屬,歐洲各國急於尋找一條直達東方的全新海上航路,這成為了探險時代最主要的經濟驅動力。

  2. 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西方探險對世界的影響深遠,新大陸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世界地理版圖。歐洲列強隨後展開殖民擴張,並對美洲、亞洲和非洲地區進行了侵略和掠奪,建立了殖民帝國。這段時期也開啟了著名的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大量物種、疾病、人口與文化在舊世界(歐、亞、非)與新世界(美洲)之間進行了交換,從根本上重塑了全球生態與社會。

  3. 對歷史的反思

    近年來,學者們對西方探險的負面影響進行反思,指出殖民主義對原住民文化的摧毀與種族剝削。因此,部分學者主張以「接觸時代」等更中立的術語來描述這一歷史時期,以避免過度美化探險背後所帶來的痛苦。


二、《大航海時代 4》:遊戲中的歷史縮影

《大航海時代 4》是一款以西方探險為背景的電子遊戲,玩家可在其中扮演探險家,體驗航海、貿易、戰鬥等多重活動。遊戲內容以真實歷史為基礎,並融入了許多西方探險的元素:

  • 地理大發現:遊戲中的世界地圖精確地描繪了世界各地的港口與城市。玩家可以探索新航路,並透過遊戲機制反映出探險家繪製世界地圖的過程。
  • 貿易競爭:玩家與其他勢力競爭貿易市場,需透過投資、建立地方艦隊等策略來擴大勢力,這正是現實中荷蘭、英國等新興商業強國崛起的寫照。
  • 海戰與掠奪:與敵對勢力的海戰是遊戲的重要部分,玩家可掠奪船隻和貨物。這不僅還原了當時的海盜活動,也反映出國家之間為爭奪航線與貿易利益而爆發的軍事衝突。
  • 殖民與發展:玩家可透過投資與建設來發展城市,甚至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這與殖民者開發新大陸與貿易據點的歷史行為遙相呼應。

三、地理知識與技術:探險時代的推動力與影響

地理知識與航海技術的發展,是西方探險能夠成功的關鍵。

  • 探險前的地理認知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西方對世界的地理了解有限。這些知識主要來自古希臘學者如托勒密的著作。他的《地理學》被視為權威,但因缺乏新大陸的資訊,存在著嚴重的錯誤。當時的人們也相信許多航海神話,例如認為赤道附近海水沸騰,或在海的盡頭會墜落。

  • 地理發現的技術推動力

    為了實現遠洋航行,歐洲人進行了多項技術革新:

    • 航海工具:阿拉伯人傳入的星盤(Astrolabe)四分儀(Quadrant),讓船員能夠透過測量星體高度來計算緯度,從而確定船隻在南北方向上的位置。而羅盤(Compass)則解決了方向辨識的難題。
    • 船隻設計:葡萄牙人發明的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結合了方形帆與三角帆的優點,吃水淺,且能逆風航行,非常適合在未知海岸線進行探索與測繪。這款船隻在初期探險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航海圖:探險家系統性地繪製航海圖(Portolan Chart),詳細記錄了海岸線地標與經證實的航線,逐步挑戰並取代了托勒密的舊地圖。
  • 葡萄牙的探險歷程:繞行非洲,直達印度

    恩里克王子(Henry the Navigator)的贊助下,葡萄牙成為探險的先驅。他們在1488年,由迪亞士(Bartolomeu Dias)成功繞過非洲最南端,發現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這個重大發現證明了從大西洋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路是可行的。為了鼓舞人心,葡萄牙國王將其改名為「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預示著通往東方財富的希望即將實現。

    1497年,達伽馬(Vasco da Gama)率領艦隊,從葡萄牙出發,沿著迪亞士開闢的路線,成功繞過好望角,並在印度洋水域中,藉助阿拉伯水手的引導,於1498年5月抵達印度西岸的港口卡利亥特(Calicut)。這次航行不僅開創了歐洲與印度之間直接的海上貿易航線,也讓葡萄牙得以繞過傳統貿易中間商,直接與東方進行香料貿易,從而建立了其在印度洋的霸權。

  • 西班牙的探險歷程:發現新大陸與太平洋

    葡萄牙的伊比利亞半島勁敵卡斯提爾王國(Castile),在與亞拉岡王國合併為西班牙後,也開始積極尋求海外貿易路線。在多次被葡萄牙拒絕後,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92年獲得資助,向西航行,希望繞過葡萄牙的壟斷,直接抵達亞洲。他最終抵達他以為是東印度群島的陸地,開啟了新大陸的發現與後續殖民。

    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波亞(Vasco Núñez de Balboa)穿越巴拿馬地峽,成為第一個從美洲大陸看見太平洋的歐洲人,並將其命名為「南海」(Mar del Sur)。

  •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與香料群島的爭奪

    巴爾波亞發現太平洋後,西班牙開始尋找一條通往「南海」的航線。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因與葡萄牙國王不合,轉而為西班牙效力。他堅信香料群島位於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內,並於1519年率領一支由五艘船組成的艦隊向西航行。

    麥哲倫的船隊在南美洲找到了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麥哲倫海峽,並在1520年穿越這條海峽進入太平洋。儘管他本人在菲律賓的戰鬥中身亡,但他的副手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Juan Sebastián Elcano)最終帶領「維多利亞號」於1522年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的環球航行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也激化了西班牙與葡萄牙在香料群島的衝突。雙方於1529年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Treaty of Zaragoza),最終將香料群島劃歸葡萄牙,而西班牙則獲得了菲律賓的統治權。


四、遊戲核心元素與主角介紹

遊戲目標:玩家作為艦隊提督,需通過貿易與戰爭,逐步征服七大洋。當收集到七個「霸者之證」後,即完成遊戲目標,成為七大洋的霸者。

遊戲中有七位可選主角,每位主角都擁有其獨特的優勢與劣勢,反映了歷史上不同類型的角色與勢力。


亞伯拉罕.易文.伍丁

  • 背景:阿拉伯百萬富翁繼承人,伍丁商會領袖。
  • 歷史原型:代表著阿拉伯地區在歷史上的強大商業貿易網絡。在歐洲探險家崛起前,阿拉伯商人已經掌控了印度洋與絲路的貿易。
  • 特點:初始資金雄厚,適合喜歡高起點的玩家。但無法在船上設置禮拜室,交易品分發功能受限。

拉斐爾.卡斯特路

  • 背景:葡萄牙少年,卡斯特路商會領袖。
  • 歷史原型:代表著葡萄牙作為大航海時代先驅的角色,其探險歷程從非洲沿岸一路延伸至印度洋,最終建立起龐大的東方貿易帝國。
  • 特點:軍事投入高,易於聚集盟友。需注意專屬船隻卡爾提拉號不可出售,否則無法招募特定角色(如鐵禮列)。

赫德拉姆.約阿其姆.柏格斯統

  • 背景:瑞典海軍上將,柏格斯統軍統領。
  • 歷史原型:代表北歐維京人的強悍傳統,以及瑞典在北海的軍事與貿易影響力
  • 特點:海戰後可捕獲敵方船隻,並獲得瑞典王室獎金。活動難度低,適合喜歡輕鬆遊玩的玩家。

麗璐.阿歌特

  • 背景:荷蘭女孩,阿歌特商會成員。
  • 歷史原型:代表著荷蘭共和國在17世紀的海上霸權。荷蘭以其強大的商業貿易能力,在香料貿易中擊敗了葡萄牙與西班牙。
  • 特點:商品賣價高5%,流行商品交易影響力翻倍,特別適合貿易導向的玩法。

蒂雅.瓦曼.恰斯卡

  • 背景:印加帝國王室後裔。
  • 歷史原型:代表美洲原住民文化在歐洲殖民時期的悲劇命運。
  • 特點:新世界與歐洲貿易潛力大,初期經濟壓力相對輕。但初期活動受限,需達到一定發展程度才能完全自主。

杏太郎.佐伯

  • 背景:日本九州豪門繼承人,佐伯家主。
  • 歷史原型:代表日本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政策與武士文化
  • 特點:戰鬥能力強,海戰後可捕獲敵方船隻,初期可快速累積資金。若對戰鬥有信心,是實力型玩家的首選角色。

李華梅

  • 背景:中國東海地區的重要角色。
  • 歷史原型:雖然沒有直接的歷史原型,但她的角色背景設定代表著鄭和下西洋後,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強大海上實力與貿易網絡。
  • 特點:特殊的主角劇情,在某些版本中需特定操作才能解鎖。適合喜歡探索隱藏挑戰的玩家。

五、遊戲核心元素與全球化貿易

  • 印度洋的香料貿易:在達伽馬抵達印度後,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建立了一系列貿易站和軍事要塞,例如果亞(Goa)和麻六甲(Malacca)。他們也找到了香料的真正來源地——馬魯古群島(Maluku Islands),並壟斷了肉荳蔻丁香的貿易,這正是遊戲中香料高利潤的歷史背景。
  • 與中國和日本的貿易:葡萄牙人在征服麻六甲後,開始向東航行,並在1513年抵達中國。在多次衝突與協商後,他們於1557年被允許在澳門建立貿易據點,這也開啟了歐洲與中國的直接海上貿易。此外,葡萄牙商人在1543年意外抵達日本,將火藥武器傳入,這對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也開啟了與日本的貿易。遊戲中李華梅杏太郎的劇情,正是反映了這段時期東亞海域的複雜貿易關係。
  • 太平洋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西班牙人繼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後,在1565年由烏爾達內塔(Andrés de Urdaneta)成功開闢了橫跨太平洋的返航路線。這條航線將亞洲的菲律賓與美洲的墨西哥連接起來,從而建立了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Manila galleons)貿易。這條貿易路線將來自中國的絲綢、瓷器等亞洲商品,運往美洲的阿卡普爾科港,再轉運至歐洲,形成了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全球貿易網絡。
  • 北歐新興勢力的崛起
    • 宗教與政治衝突:葡萄牙與西班牙的伊比利亞聯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天主教海上霸權。這引發了與信仰新教的英國荷蘭的激烈衝突。荷蘭為了脫離西班牙的統治,發動了長達八十年的獨立戰爭,並在此過程中發展出強大的海軍與商業能力,成為大航海時代後期的主要競爭者。
    • 挑戰伊比利亞壟斷:由於《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將世界劃分給葡萄牙和西班牙,英、荷等國拒絕承認,並開始積極尋找北方的航線以繞開伊比利亞勢力的控制。儘管尋找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和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的嘗試大多以失敗告終,但這些探險擴展了人類對北極地區的認知,也體現了這些國家挑戰傳統霸權的決心。遊戲中麗璐(荷蘭)和赫德拉姆(瑞典)的勢力,正是這股新興力量的代表。
  • 招募航海士:航海士的技能會影響船隻性能、戰鬥能力與交易效率。招募強力航海士,並將其配置到正確的職位上是遊戲的關鍵。
  • 出航、海戰與勢力擴張:透過海戰擊敗海盜或其他敵對勢力,不僅可以保護貿易航線,也能削弱敵對勢力並擴張自身的勢力範圍。
  • 投資與貿易:在不同地區購買低價商品,然後將其運送到高價地區出售以獲取利潤。玩家可以投資城市,提升城市發展度,增加交易利潤。
  • 取得道具與裝備:遊戲中存在許多道具,如航海用品、船首像、霸者之證等。它們能提升船隻性能、增加航海士能力、以及開啟新的劇情。
  • 收集霸者之證:這是遊戲的最終目標,每個海域都有一個獨特的霸者之證,需完成特定條件才能獲得。

藉由《大航海時代4》,不僅能滿足年少時的冒險幻想,更能透過貿易與策略,體驗經營與探索的樂趣,並從中反思歷史的複雜性。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