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Queen

Queen是一支英國搖滾樂隊,於 1970 年在倫敦成立,由 Freddie Mercury(主唱、鋼琴)、Brian May(吉他、主唱)和 Roger Taylor(鼓、主唱)組成,後來加入了 John Deacon(貝斯)。 他們最早的作品受到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硬式搖滾(Hard rock)和重金屬(Heavy metal)的影響,但樂隊通過融入更多的風格,如舞台搖滾(Arena rock)和流行搖滾(Pop rock),逐漸涉足更傳統和更適合廣播的作品。

1975年,發表第四張專輯 A Night at the Opera,這是當時史上製作成本最昂貴的唱片。本作獲得極大成功,在英國達四白金,在美國達三白金。其中一曲"Bohemian Rhapsody"更創下當時英國史上單曲銷售最高紀錄(現為第三),並在未來三十餘年不斷被西方樂壇評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曲。該曲的MV也常被認為是史上第一個真正的MV。

1985年參加拯救生命(Live Aid)演唱,該演唱日後無數次被評為歷史上最傑出的現場演唱之一。2018年電影《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亞狂想曲》其中一段就是取材自Freddie Mercury予該演唱會演唱的片段,由Rami Malek飾演Freddie Mercury。

1988年,此時開始,因Freddie Mercury日漸消瘦的外貌,英國媒體開始傳言他得到了愛滋病。此傳言甚囂塵上,但他本人仍然否認自己的病情:「我只是太累了」,並且持續拒絕接受訪問。雖然面對這嚴重的問題,樂團仍繼續製作新作。1991年2月,發表《Innuendo》,這是Freddie Mercury在世時發表的最後一張專輯

Discography

Studio albums

  • Queen  (1973) 
  • Queen II  (1974) 
  • Sheer Heart Attack  (1974) 
  • A Night at the Opera (1975) 
  • A Day at the Races (1976) 
  • News of the World (1977) 
  • Jazz (1978) 
  • The Game (1980) 
  • Flash Gordon (1980) 
  • Hot Space (1982) 
  • The Works (1984) 
  • A Kind of Magic (1986) 
  • The Miracle (1989) 
  • Innuendo (1991) 
  • Made in Heaven (1995) 

Live albums

  • Live Killers (1979)
  • Live Magic (1986)
  • At the Beeb (1989)
  • Live at Wembley '86 (1992)
  • Queen on Fire – Live at the Bowl (2004)
  • Queen Rock Montreal (2007)
  • Hungarian Rhapsody: Queen Live in Budapest (2012)
  • Live at the Rainbow '74 (2014)
  • A Night at the Odeon – Hammersmith 1975 (2015)
  • On Air (2016)

Compilations

  • Greatest Hits (1981)
  • Greatest Hits II (1991)
  • Classic Queen (1992)
  • The 12″ Collection (1992)
  • Queen Rocks (1997)
  • Greatest Hits III (1999)
  • Stone Cold Classics (2006)
  • The A–Z of Queen, Volume 1 (2007)
  • Absolute Greatest (2009)
  • Deep Cuts, Volume 1 (1973–1976) (2011)
  • Deep Cuts, Volume 2 (1977–1982) (2011)
  • Deep Cuts, Volume 3 (1984–1995) (2011)
  • Icon (2013)
  • Queen Forever (2014)
  • Greatest Hits in Japan (2020)

官網

資料來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 前言 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美術、音樂、哲學、電影等,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而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上百處,世界最早設立國民教育系統的國家之一就是現代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1701-1918)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創立於1919年,是位於德國司徒加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菸廠為員工子弟建立的一所學校 。 因此在雲林縣校長協會陳校長在推動本計畫時,我就一直表明參加意願,因為德國有我一直很欣賞的名人,如:萊布尼茲(1646-1716)的單子論、康德(1724-1804)的三大疑問、貝多芬(1770-1827)的田園交響曲、馬克思(1818-1883)的異化論、尼采(1844-1900)的上帝已死…等等,相較於美國,我反而比較更想認識豐富歐陸文化的德國。 此外,德國在推動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的部分,更是我關心的重點,因此還特別去買了【 Nikon Z30 16-50mm+50-250mm 雙鏡組 無反相機 Vlog影音戶外組 】,希望此行能用環境教育輔導團召集人的角度,藉由實地參訪真實瞭解其推動現況,返國後將心得與國內學校分享。 參訪重點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文化篇 德國歷史、文化、建築之我見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教育篇 德國學制(Bildungssystem in Deutschland)簡介 小學(Grundschule):哈默爾堡公立小學 Grundschule am Mönchsturm (Simone Albert 校長) Mittelschule:巴特基辛根初級中學 Anton-Kliegl-Mittelschule ( Hans-Jürgen Hanna 校長) 實用專科中學(Realschule):哈莫爾堡實用專科中學 Jakob-Kaiser-Realschule (Christian Buchner 校長) 文理中學(Gymnasium):巴特基辛根文理中學 Jack-Steinberger-Gymnasium (Markus Arneth 校長) 職業學校 (Berufsschule):巴特基辛根職業學校 Staatliche Berufsschule (Kathrin Maywald

基礎德語

基礎德語 德語(Deutsch),是印歐語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門語言。以將其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計,是世界第六大語言。以德語為母語者現在主要分布在德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奧地利(德語:Republik Österreich)、瑞士(德語: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東部、列支敦斯登(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和盧森堡(盧森堡語: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 16世紀,馬丁·路德(德語: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為了推動德意志宗教改革,將《聖經》翻譯成德語的一種方言,為德語的統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路德聖經》所使用的德語方言,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成為後來標準德語的基礎。馬丁·路德翻譯的聖經在宗教改革時期得到了廣泛傳播,為現代德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81年約翰·克里斯多福·阿德隆(德語:Johann Christoph Adelung,1732年8月8日—1806年9月10日)出版了第一部德語字典。1852年起雅各布·格林(德語:Jacob Ludwig Carl Grimm,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威廉·格林(德語:Wilhelm Carl Grimm,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開始編輯最廣泛的德語字典。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 教學網站 初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德心應手 ,共60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基礎德文範本 ,共188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開心學德語一 ,共107集 進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中級德文範本 ,共148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開心學德語二 ,共156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我讀老子:《素說經典—道德經》

我讀老子:《素說經典—道德經》 緣起 關於我與老子 回顧年少之時,已然對老子有興趣,或者可言,是對哲學有興趣,對「我是誰?從何而來?要往哪裡去?」等大哉問有興趣,因此各種哲學、宗教乃至於奇聞軼事、外星人等資訊,都是我有興趣閱讀及探究的問題。 然而老子一書,年少的我,或許因為人生經歷不夠而讀不懂,但在過中年後,再讀傅佩榮、南懷瑾、王邦雄、陳鼓應、乃至於呂尚等前輩的解讀中,不管是從儒家、佛家或外星人的理論,都可了解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現在我們讀的老子是經過歷代許多人修改過的,不見得是原本的樣子。 於是我恍然大悟,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沒有著作,其言論是柏拉圖(前429年—前347年)等後世學者所記錄;孔丘(前551年—前479年)的《論語》,是由其弟子所的筆記彙編而成,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又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輯為四書,作為教本;耶穌(約前4年—公元33年)沒有著作,其言行紀錄《新約聖經》絕大部分內容是由猶太人基督徒所寫。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前563/480年—前483/400年)沒有著作,第一次結集,是佛陀入滅之後,在弟子大迦葉尊者的領導下,優波離尊者誦出波羅提木叉(律藏)、阿難尊者誦出經藏。 所以現行《老子》或《道德經》一書,真是老子寫的嗎?如果真如傳聞所言,是「關令」尹喜在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將老子攔住,並邀請作客,向他請教周禮,那《老子》一書會不會是當時的紀錄或筆記?這筆記經過背誦或抄錄,會不會有錯字? 那當時尹喜問了老子什麼問題?老子又回答了什麼內容?再則,老子真實得核心思想又是什麼? 關於老子 老子(楚共王20年,前571年—楚惠王十八年​​,前471年),確切出生地不詳,關於老子故里的文字記載更是少之甚少,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的出生地是在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屬河南省鹿邑縣。 老子曾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柱下史,周秦官名,相當於漢以後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柱下史是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計籍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的官職,後被人們沿用作為御史的代稱。《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傳》:「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司馬貞《索隱》:「周、秦皆有柱下史,謂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故老子為周柱下史。」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