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3的文章

【新玩具】14 吋 MacBook Pro - 太空黑色

【新玩具】14 吋 MacBook Pro - 太空黑色 緣起 上一部 MacBook 是Retina, 12-inch, Early 2015,硬體為:處理器為1.1GHz 雙核心Intel Core M("Broadwell”),8 GB PC3-12800 (1600 MHz) LPDDR3記憶體, 顯示器12-inch (diagonal) LED-backlit display with IPS technology,256 GB SSD 儲存裝置,作業系統OS X 10.10.2。 這MacBook使用至今(2023.12)也近9年,電池也老舊,macOS也發展至Sonoma 14.2,無法繼續升級了。 接下來我想好好運用Apple Ecosystem,做為自身「生命、生計及生活」的管理:用Apple Watch進行健康管理;用iPhone進行通訊、音樂等生活管理;iPad進行電子書、筆記、手繪圖等知識管理;用MacBook來影音編輯、文書辦公等創作。 我在MacBook上常用軟體 程式編寫: Visual Studio Code 、 Ulysses Google相關 : Google Chrome 、 Google Drive 工具程式: MacTracker 、 AppCleaner 、 Double Commander 、 muCommander 、 影音製作相關: Canva 、 Synology伺服器相關 :Synology Drive Client、Synology Note Station Client、SynologyAssistant、 Nikon Software : NX Studio 、 網路: Firefox 、LINE、 遊戲: SimCity 4 Deluxe Edition 、 輸入法: 嘸蝦米輸入法 、 Mac熱門佳作 製作出色的教學影片 macOS內建螢幕錄影功能:「shift」+「command」+「5」,選擇「錄製整個螢幕」或「錄製所選部分」,再點擊「錄製」即可。 ScreenFlow :同時錄製螢幕及相機畫面,並將旁白與示範App的音訊錄製成分開的音軌。$5990 iMovie :進行編輯,

你讀的論語真的是孔子說的嗎?

你讀的論語真的是孔子說的嗎? 《太一生水》竹簡局部,攝於湖北省博物館, 圖片來源:Wikipedia 緣起 近日疑因選舉之故,某北一女老師提出108課綱為「無恥」課綱,讓我聯想有些縣長上任時即將「禮義廉恥」掛為校園,並推「品德教育」,卻另人質疑是否洗白其「黑道」之說 ,不禁讓我想起許多文言文的古典名著,其實被人竄改。 為什麼要讀古文/文言文? 為什麼要讀古文/文言文,其實是因為要讀流傳千年的經典。 先秦時期,世界文明百家爭鳴,包括老子(前571年—前471年)、釋迦牟尼(前563?/480年?—前483?/400?年)、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孫武(前545年—前470年或前496年)、蘇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墨子(前468年?—前376年)、鬼谷子(?—?)、柏拉圖(Plátōn,前429年—前347年)、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前384年—前322年)、孟子(前372年—前289年)、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 爾後世界上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佛家、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陰陽家及古希臘哲學等不同學術流派。 老子、列子、莊子等思想形成道家學派,法家,名家,縱橫家也受道家的影響,強調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佛家,現發展為佛教,認為「眾生皆可成佛」,在《阿含經》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是釋迦牟尼最初的教義。 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為儒家思想,以仁義、恕悌、誠信、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墨家邏輯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邏輯學體系,主要以三物論為代表,三物分別為故、理、類。《墨辯》是墨家邏輯的主要著作。 名家在中國開創了邏輯思想探究,以嚴謹邏輯思想而聞名。 法家的理論體系成熟得很晚,但其淵源很早,源頭可往上追溯到夏朝時的「理官」,提倡以法制國(有別於現代法治社會)的思想學派。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期連合政軍外交聯盟的一派。多為遊說策辯之士。 農家,又被稱為重農學派,認為當時統治

Apple生態系統應用

應用Apple生態系統於創作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世界似乎已進入到Steve Jobs的理想世界。想當初蘋果公司在1984年生產的Macintosh已經有現今iPhone的雛形:讓一般人都能簡單操作的電腦,甚至進行創作。是的,現在,雖然Jobs已經過世,但Apple公司仍持續發展,建立一個完整的Apple ecosystem,包括Mac(含MacBook、iMac)、iPad、iPhone、Apple Watch、Air Pods,以及TV與家庭(Apple TV、HomePod),都進行系統整合與優化。特別在疫情時的遠距教學與辦公的考驗下,獲得更多人的信賴。何況我在iMac G4(2002)時已經正式踏入Apple一族了。 Apple ecosystem Apple 生態系統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 Apple Inc. 的數位產品生態系統,包括 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 等。 它經常因其在各種設備、軟體和服務網路之間的無縫整合和優化而受到讚揚,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蘋果對隱私的關注的強調,但因其封閉的系統和缺乏消費者控製而受到批評。 Apple 產品在與其他 Apple 產品配對時通常會解鎖額外的功能,而不是替代品。隱私也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一項主要福利,因為蘋果以高標準的隱私來行銷其產品,有時將其作為優於競爭對手的賣點。 Mac 麥金塔電腦(英語:Macintosh,/ˈmækintɒʃ/,1998年後多被簡稱為Mac),是自1984年1月起由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和銷售的個人電腦系列產品。 筆記型電腦 MacBook是蘋果公司一系列Macintosh筆記型電腦,整合了過住的iBook和PowerBook系列,同時處理器由IBM PowerPC遷移到Intel x86,並在2020年處理器由Intel x86平台遷移到Apple自己設計的Apple Silicon ARM平台。 MacBook Air :MacBook Air是蘋果公司(Apple)開發的超薄型麥金塔筆記型電腦系列產品,於2008年1月15日時首次發布。蘋果公司聲稱這部電腦是「世上最薄的筆記型電腦」。 MacBook Pro :MacBook Pro是蘋果公司於2006年1月開始推出的Mac筆記型電腦系列,2021年

4′33″的影片創作

4′33″的影片創作 緣起 《4分33秒》(英語:4′33″、Four minutes, thirty-three seconds、Four thirty-three)是由美國前衛作曲家John Cage (約翰·凱奇)創作的曲子,任何樂器或樂器組合皆可演奏。此曲最特別之處為演奏者從頭至尾都不需要演奏出一個音。 此曲子分為三個樂章,其中第一樂章長度為30秒;第二樂章長度為2分23秒;第三樂章長度為1分40秒。 影音創作概念 協奏曲 古典音樂中,分三個樂章者,通常為「協奏曲」(義大利語:concerto,法語:concert,德語:Konzert),韋瓦第(Antonio Vivaldi)按照義大利歌劇序曲的模式確定了協奏曲快-慢-快的樂章布局: 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一般是快板,戲劇性的。一般沒有引子,直接由樂隊進入呈示部。呈示部有兩個,第一呈示部由樂隊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獨奏樂器和樂隊共同演奏。在再現部接近結束,收束的時候樂隊暫停,由獨奏樂器即興演奏華彩段,以展示演奏者的技巧。有時因為演奏者過於炫耀,會脫離原曲的風格,所以從貝多芬開始,一些作曲家也會預先寫好華彩。 第二樂章一般為三部曲式,常為柔板,慢板或行板,一般具有抒情性的歌唱性質。 第三樂章為迴旋曲式,急板,歡快而富有技巧,常為舞蹈性質或節日歡慶性質。 4′33″的協奏曲 第一樂章,快板,30秒。 第二樂章,柔板,慢板或行板,2分23秒。 第三樂章,急板,歡快而富有技巧,1分40秒。 4′33″的影片創作

國際常用語言:簡介

國際常用語言:簡介 緣起 隨著交通及網路的便利,到世界各國旅遊,閱讀當地文件書籍的機會越來越多,加上科技的進步,學習各國語言的工具也愈來愈方便,因此若能學會各種語言的基礎用語,在國際間旅遊,與各國人民互動、閱讀文件會相當便利,能加進了解各國的文化。 閱讀,是跨時代、跨地域與作者思想交流的最佳方法,而閱讀原著最能貼近作者的思維,關於閱讀的方法,我參考: 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第一階段是基礎閱讀,只要懂得看書、識字,就算是達到這層閱讀,除中文外,常見的思想家其寫作的語文有以下數種: 德語 :萊布尼茲、康德、叔本華、黑格爾、尼采、佛洛伊德、榮格、哈伯瑪斯、馬克思 英語:杭士基 法語:盧梭、皮亞傑、 於是我想整理常用的語言單字、詞彙及用語。以下就世界上常用的語言、基本文法等整理如下: 常用語言 漢語 漢語又稱中文或華語,概指由上古漢語(先秦雅言)發展而來、書面使用漢字的分析語,為漢藏語系最大的一支語族。如把整個漢語族視為單一語言,則漢語為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目前全世界有五分之一人口將漢語做為母語或第二語言。 對於漢語下屬語言的分類,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將漢語定義為語言,並將官話、贛語、閩語、粵語、客家話、吳語、湘語七大分支定義為一級方言。另一種觀點則將漢語視為語族,七大分支因無法互相溝通而視為語支,而語支下面的各個分支被視為獨立的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閩東語、晉語、官話、莆仙語、徽語、閩中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北語、閩南語、吳語、粵語。 英語 英語(English)是目前唯一具有全球通用語和世界語言地位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母語人口第三多的語言(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也是絕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 近代英語在莎士比亞(逝世1616年4月23日)所處的時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1800年左右。 雖然英語是屬於日耳曼語族的語言,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時英語加入大量拉丁語詞彙,隨著時代演進還加入更多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及希臘語的詞彙,擁有大量羅曼語族起源的借用詞。 自從17、18世紀,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澳洲英語、紐西蘭英語開始成為獨特的方言。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地區性的語詞、文法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