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育苗日(週?)記(二)

終於…發芽了…經過了二個月… 辣椒(Hot Pepper)第1排、 紅姬櫻桃蘿蔔第2-4排 小胡瓜(Cucumber)第5-6排, 茄子(Eggplant)第7-8排 黃秋葵(Okra)第9-10排 芫荽(Coriander)第11-12排、 槭葉蔦蘿(Cardinal Climber)第13-14排、 美洲千日紅(Gomphrena)第15-16排、 薄荷(Peppermint)第17排 迷迭香(Rosemary)第18-19排。 …咦,不是只有16排,怎麼記到19排!!! 不過,看來先發芽的應該是槭葉蔦蘿和美洲千日紅吧。 原先用噴水器每日早晚灑水,但一直不見發芽,近日想起應該讓它們「溼透」,才用灌水的方式。不知是春天來了,還是改變策略有關,經過兩個月,終於陸陸續續發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換盆了。

育苗日記(一)

走在田尾公路花園的街頭上,三盆100元或1盆100元的植株,有的人會嫌貴,不是用種子培育就好了嗎? 那我們就用種子來培育吧! 種苗總是掛在牆上,或像書/明信片一般展示。1 包15元,七包100元,是我在田尾買的價格。 加上上次買的種子,今天要種的有辣椒(Hot Pepper)1排、紅姬櫻桃蘿蔔3排、小胡瓜(Cucumber)2排,茄子(Eggplant)2排、黃秋葵(Okra)2排、芫荽(Coriander)2排、槭葉蔦蘿(Cardinal Climber)2排、美洲千日紅(Gomphrena)2排、薄荷(Peppermint)1排、迷迭香(Rosemary)2排。育苗盆1個14元,藏在資材店的角落。 特別說明一下,薄菏的種子很小,我沒辦法一顆顆種,只好整包平均分配在小格中,不知道過幾天後,它們的命運會是如何? 每包15元,但裡面的種子很多,換句話說,如果育苗成功,每棵種子可長成一株小苗,每株幼苗加上一定的成本,以科學化的方式管理,應該也是門好的生財工具,為什麼會認為農業沒前途呢? 由於是在自家陽台,因此外購綜合有機栽培土,其實,等過陣子有時間,自己製作即可。 育苗盆每排有8格,16排,共可栽培128株幼苗。是因為實驗性質,所以每種植物只培育幾棵而已。 辣椒 播種前種子可先浸種催芽,育苗至5片葉時定植,做高畦並深耕。定植前施予大量基肥,如菜肥或巨園有機肥,並與土壤充分混合。 栽種起應選灌水容易、排水良好之地。生育中宜多次灌水,以促進生長。 定植後60天可採收。每2-3天採收一次。可連續收成達3個月之久。 病害可用利露滅防治。採收前10天需注意勿施藥。 播種期:1-4月,8-11月。20℃~30℃。 生育期:1-4月,8-12月。25℃。 採收期:1-5月,8-12月。 紅姬櫻桃蘿蔔 全年可栽培,小型可口,營養好的蘿蔔,株距5公分一粒種子,約25-30天可收成。 請用有機質肥粒先放入土裡混合再播種。 小胡瓜 小胡瓜為暖季作物,生長快速,土壤以表土含多量有機質具團粒構造和保水力通氣性好整土壤為佳。低溫育苗時須保溫催芽,種子先以活水浸種5小時後置於25℃以上處,約18~24小時萌芽再下種。 待幼苗4-5片葉即須立支柱以利瓜蔓伸長。一般定植田間約40-50天即開

小森食光(Little Forest)

小森是東北地方的一個小聚落, 聚落裡沒有商店, 要買東西必須到村子的鬧區裡, 那裡有農協開的超市和幾間小店, 去程都是下坡,騎自行車約30分鐘, 回程要騎多久就不清楚了, 冬天會下雪,只能徒步前往, 慢慢走約要花上1小時半, 多數人都到鄰鎮的大型超市購物, 若我要去那裡,得花上一天時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年輕人的工作機會通常在都會區,留在鄉下的只剩老人和逃回鄉下的年輕人。 我最近將人生的發展以12年為周期來分: 0-12歲是成長期:這個階段需要父母的照料,家庭的扶養,學校的基礎教育。不管是 皮亞傑 (Jean Piaget, 1896-1980)的 認知發展論 ,或 艾瑞克森 (Erik Erikson, 1902-1994)的 人格發展論 ,甚至以 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 性心理發展論 而言,此時期的發展可能對未來人生的發展佔有重要的地位。如同片中市子(いち子)總是回想起兒時母親與她的互動,以及對被廢校的母校特別的情感。 12-24歲自我探索期:這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間,記憶好、體能佳,吸收知識很有效率,是孔子所謂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的階段,。此外更是尋找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的重要時期--「我是誰?」「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在自我與他人的互動中,不斷找尋自己的方向。希望離開原本依賴的家庭關係,建構屬於自己的人際網絡,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叛逆的 青春期 」、「 中二病 」。 24-36歲成家立業期:「三十而立」,一般而言,此階段均完成中學、大學,或學徒教育,開始進入職場工作,或準備結婚生子,成立自己家庭的時候。找尋正當的職業,建立家庭養兒育女,可說是此階段重要的責任。然而在現代的生活中,工作機會往往在都會區,造成年輕人離開鄉下,而都會區的高消費造成教育經費的壓力,因此如何有效理財,讓生活無後顧之憂,變成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若無法順利面對,可能造成離婚,或隔代教養的現象。 市子的母親在市子中學時候不告而別,雖然在市子回到小森後,她曾經寄信給市子報平安,但對離開卻隻字未提,是因為小森太過偏僻?還是有其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市子回故鄉後,在農田裡、在利用自己種的作物所做的料理中,撫慰受傷的心靈,也思考著小森的未來。 片子在她離開小森五年後,帶著未婚夫回來,在廢

己亥年新春,正式啟動

結束了北海道行程,緊接著就是農曆新年。今年子庭考完學測,接下來面對的就是繁星與個人申請,也就是說,星期例假不用再窩在在書桌前K書,可以著手進行農園的種植了。 今天,預備進行的是百香果、九層塔的移植,以及薑的種植。原本還帶了些種子,準備播種,但老爸說,應該先行育苗較合適,因此也成了另一個課題。 此外,本來想將生廚餘埋在土裡當有機肥,但在廚房看來是一大包,到了田裡卻只有一點點,因此,就直接給百香果當肥料吧。 移植百香果前,先在預訂種植地旁挖著大坑,不是直接將廚餘放在坑中,而是將一旁的花生殼做底,然後再將生廚餘放入,因為堆肥發酵之後會產生熱量,因此不宜將百香果直接種植在生廚餘上。 這一棵百香果,是去年夏天在田尾公路花園買的嫁接苗,種在虎尾家3F,還以為可以結下滿滿的果實,誰知到頭來只看到一朵花,而且還沒有蜜蜂授粉,只好自己當媒人婆,結果總共也只收成一顆。 不過,或許是因為它求生意志強,一顆果實中滿滿的果肉種子,香味四溢。心想,還是要順天道而行,種在水泥叢林中,實在太不符合天性了。 要從盆栽拿出來時,必須保持盆土的完整性,因此可在盆周邊輕敲,在將整株埋在坑中、覆土,最後進行澆灌,讓新土與原本盆土融在一起,讓百香果早日習慣新家。 這一畦其他的地方,栽上薑和九層塔,九層塔生命力強,但薑是第一次種植,以鹿谷家現成的薑為母株,並其其依芽點分株,分別種植,上次在陽台種的薑,雖然有發芽,但應該是種在盆子的關係,覺得長得不是很好,應該還是要種在田地裡比較好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閱讀心得:向作者請益 閱讀,閱覽誦讀,是一個人依靠腦中的原有知識,主動獲取資訊,從文章中建構意義的過程。也是學習、傳承與開創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 教育部透過「 閱讀磐石獎 」來鼓勵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績優的學校團體及個人,國際也透過「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及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等評量及研究,可見閱讀及閱讀素養受重視的程度。 從小在升學主義環境中長大的我,所受的教育都是以教科書為圭臬,讀書方式是「講光抄」、「背多分」,只要能考得好分數才是重點,但是閱讀課外讀物一直是我的興趣,其實無形中也豐富了我的知識。 以前閱讀是以量取勝,覺得推動閱讀教育就是書讀得愈多愈好,但發現有的學生以閱讀簡單的圖文繪本的方式取巧,只把閱讀教育停留在很基礎的階段。 在讀研究所時,因為要寫論文,才學會了本書中所提的「主題閱讀」,是第一次真的覺得自己有在「讀書」,因此本書中提到的三個層次,讓我在推動閱讀教育時,除了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邁向「分析閱讀」及「主題閱讀」的境界。 關於本書 基本資料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 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 1926) 譯者:郝明義, 朱衣 出版年:2003 出版者:臺北市:臺灣商務 ISBN:9789570517989 本書大意 這本書在1940年出版,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而一本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 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 第二,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