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影片創作流程workflow

影片創作流程workflow 前言 第一次影片創作,沒關係,在Apple教育書籍《 人人可創造:影片篇 iPad版 》中,提供很好的影片課程設計,我們可以運用其教學模組,按部就班地學習如何創作: 你的第一影片:製作自我介紹片 默片:製作默片 故事畫板:製作主題影片 教學課程:製作教學示範 紀錄片:製作紀錄片 使用行動裝置報導:製作現場活動影片 特效:建立特效順序 短片製作:製作短片 撰寫腳本(Script) 架構 4′33″的影片創作 使用軟體 Pages Pages 是一個由蘋果電腦公司開發的文書處理和版面設計應用程式,包括在iWork軟體套裝中。 Ulysses Ulysses 是適用於 Apple macOS、iPad 和 iPhone 的文字編輯器。 它針對的是那些不想擔心文字佈局、格式或其他干擾並希望專注於文字的創意作家。它支援 Markdown 進行基本格式化。 準備拍攝 相機設定 收音 燈光 拍攝素材 攝影技巧 素材管理 匯入媒體 使用 NX Studio 複製照片/影片至電腦 從 iPhone、iPad 或相機輸入照片 。 整理媒體 運用雲端硬碟整體媒體庫 :我是運用 Synology Photos 應用程式能妥善備份您的照片和影片 。 準備外接儲存裝置 在 Mac 上的「照片」中製作其他照片圖庫。 整理與 搬移 Mac 版 iMovie 資料庫 後製剪輯 加長或縮短剪輯片段、變更剪輯片段的順序等,以微調你的影片。 使用iMovie iMovie是一款由蘋果電腦編寫的視訊編輯軟體,是Macintosh電腦上的應用程式套裝iLife的一部分。 iMovie 使用手冊 Mac 版 在 Mac 上的 iMovie 中製作新預告片計畫案 在 Mac 上的 iMovie 中將影片加入預告片 在 Mac 上的 iMovie 中將預告片轉換為影片 製作新的 iMovie 計畫案並加入內容 。 裁剪及排列影片和照片 。 使用 Final Cut Pro Final Cut Pr

淺談色彩學

淺談色彩學 彩色視覺 Color vision 彩色視覺三原素:光、物體、視覺系統 光 1666年牛頓(Isaac Newton)發現太陽光經三稜鏡的折射後可呈現彩色光,稱為光的色散現象。 1801年,英國學者湯瑪士‧楊格(Thomas Young)首先研究人眼對顏色的感覺。 德國學者赫爾曼·馮·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在1856年至1867年,繼續深入對顏色的研究,確立了光的三原色理論。 光通常指的是人類眼睛可以見到的電磁波(可見光),視知覺就是對於可見光的知覺。 紫外線(英語:ultraviolet,縮寫 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 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上的某一段頻譜,一般是定義為波長介於400 nm至700 nm之間的電磁波,也就是波長比紫外線長,比紅外線短的電磁波。 紅外線(英語:Infrared,簡稱IR)是波長介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在760nm至1mm之間。 在光電效應中,光是由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流。因為光同時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所以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色彩三屬性:色相Hue、明度Value、彩度Chroma 依據光波的波長之長短來區別色彩的【色相】hue,呈現不同的顏色。 依據光波的反射率之高低來區別色彩的【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如黃色明度高,藍色明度低。中國傳統水墨畫講求「墨分五彩」即指明度。 依據光波本身振幅之高低差區別色彩的【彩度】,即色彩的飽和程度,黑色為無彩度。 在一純色中加入白色會使得明度提高,彩度降低。 物體 物體色彩的主要成因是光線照射物體時,經由反射(reflection)、透射(transmission)、吸收(absorption)作用之後,最後射入視覺系統的剩餘光線所產生的。 眼睛所看到的香蕉,其「黃色」是表面色。 光源對物體色的顯色影響稱為【演色性】。 以綠色光線照射攤販上賣的紅色蘋果,蘋果會呈現【黑褐色】。 以紅色光線照射攤販上賣的綠番石榴,番石榴會呈現【暗褐色】。 CMF設計領域(CMF design):色彩Color、材料Material、表面處理Fini

拍照要準備什麼器材?攝影器材簡介

拍照要準備什麼器材?攝影器材簡介 照相機Camera 相機的發明與【暗箱】有關。 1839/8/19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Louis Daguerre,1787/11/18—1851/7/10)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運用【達蓋爾銀版法(英語:Daguerreotype)】攝影,這種攝影方法的曝光時間約為【20-30分鐘】。 1888年 美國柯達公司(Kodak) 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底片卷」。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底片卷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攝影走向大眾化。 1948年11月26日 美國寶麗來公司(Polaroid) 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 1975年 美國柯達公司(Kodak) 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 單眼反光相機 單眼反光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SLR camera),是一種相機的設計型式,大部分單眼相機通過目鏡觀察【五稜鏡】反射來的圖像。 較不會產生視差(parallax)。 雙反相機 雙鏡頭反光鏡取景照相機 (Twin-lens reflex camera,TLR camera),下面的鏡頭負責傳送圖像到底片上,而上面鏡頭傳送的圖像只是用於取景和對焦。 110底片相機110 film 尺寸最小。 120底片相機 120 film 120底片(120 film)是一種靜態攝影的底片格式(Film format),是由柯達公司於1901年所開發的,使用於他們的布朗尼攝影機二號(Brownie No. 2)。 120 中型機背式(6cm X 6cm)底片幅相機之標準鏡頭焦距為80mm。 135底片相機 135 film 135底片(ISO 1007)是攝影中的一種底片格式,也廣泛地稱為「35mm底片」。這種底片由柯達公司於1934年推出,並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超越120底片,成為最普及的攝影底片格式。 全片幅數位單鏡頭反光相機(Full-frame digital SLR)是一類裝配有接近傳統 35 公釐膠片全尺寸(36 x 24 公釐)的影像傳感器的數位單鏡反光相機(DSLR)。 大畫幅相機 View c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