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初學者的影片製作指南:從腳本到後製的完整流程

初學者的影片製作指南:從腳本到後製的完整流程 前言 撰寫腳本 (Script) 架構 使用軟體 準備拍攝 相機設定 收音 燈光 拍攝素材 匯入媒體 整理媒體 後製剪輯 加入音樂和音效 加入文字和字幕/標題 影片效果 影片輸出與分享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前言 影片創作是表達創意、傳遞訊息的強大工具。本文基於《 人人可創造:影片篇 iPad版 》提供的課程模組,針對初學者設計簡單實用的製作步驟。從自我介紹影片到複雜的短片,這份指南將幫助你一步步實現專業的影片效果。 撰寫腳本 (Script) 架構 設計影片前,首先明確你的影片結構,例如分鏡腳本和場景安排。以下是4′33″的創作概念介紹 4′33″的影片創作 。 使用軟體 Pages:Apple 內建的文書處理工具,適合撰寫腳本。 Ulysses:適用於 Apple 的專業編輯器,支援 Markdown 格式,非常適合進行長篇寫作和腳本創作。 準備拍攝 相機設定 確保畫面清晰穩定。為拍攝高品質影片,考慮手動對焦、調整白平衡和ISO設定。 收音 聲音是影片的關鍵要素之一。建議使用外接麥克風,減少背景噪音。 燈光 運用三點照明法(主光、輔光、背景光)以確保拍攝對象的清晰度和層次感。 拍攝素材 學習基礎的攝影技巧,如構圖、鏡頭移動等。熟練掌握這些技巧,有助於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 素材管理 匯入媒體 使用 NX Studio 或 iPhone 相片匯入,確保素材安全存儲。 整理媒體 在 Synology Photos 或其他雲端硬碟管理工具中建立分層資料夾,方便日後查找和分類。 後製剪輯 使用 iMovie 或 Final Cut Pro 進行影片剪輯。以下是基本工作流程: 匯入素材:將素材匯入至 Final Cut Pro。 剪輯與編排:運用磁性時間軸調整素材順序。 添加特效:增添轉場或顏色效果,使影片更具吸引力。 加入音樂和音效 音樂和音效增強影片

色彩之道:設計師必備的色彩學原理解析

色彩之道:設計師必備的色彩學原理解析 探索色彩學的世界,不只是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還能從中獲得靈感並提升設計敏銳度。本文將帶您深入理解彩色視覺的三要素、光的原理、物體與視覺系統的關係,以及色彩混合和心理學的影響,為您的創作增添無限可能! 彩色視覺的三要素 光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三屬性 物體與色彩反應 視覺系統與色彩感知 混色原理 RGB色光三原色 CMY色料三原色 色彩體系化 色彩心理學 冷色與暖色的視覺心理 彩色視覺的三要素 色彩源自光、物體與視覺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 光:從牛頓的色散現象到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的三原色理論,光的特性直接影響我們的視覺。 物體:物體的色彩取決於它對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特性。 視覺系統:人眼中的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負責感知光,協助我們在不同亮度下識別顏色。 光的基本原理 光是電磁波譜中的一小部分,人眼能感知的波長範圍在約400至700 nm之間。光具備波粒二象性,即同時具有波動與粒子的特性。 色彩的三屬性 色相(Hue):依光波長長短區別色彩。 明度(Value):顏色的明暗程度,如黃色明度高、藍色明度低。 彩度(Chroma):顏色的飽和度。 物體與色彩反應 物體的顏色來源於光線的折射與反射。光源的色溫與顯色指數也會影響物體的顏色表現,這在不同的光源下尤為明顯,例如紅色燈光下的綠色物體會呈現黑褐色。 視覺系統與色彩感知 視錐細胞:負責色彩感知,適合在亮光下工作。 視桿細胞:主要感知亮度和對比度,在夜間或低光環境下發揮作用。 人類視覺中的色彩恆常性可讓我們在不同光源下仍能辨識物體的顏色。 混色原理 RGB色光三原色 紅(Red)、綠(Green)與藍(Blue)為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原理常見於電視及顯示器中,三色重疊可產生白光。 CMY色料三原色 青(Cyan)、洋紅(Magenta)、黃(Yellow)為色料三原色,廣泛應用於印刷。減色混合可以產生黑色,常用的CMYK模式加入黑色增強影像對比。 色彩體系化 RGB色彩立方體:以三原色構成立方體模型

拍照要準備什麼器材?攝影器材簡介

拍照要準備什麼器材?攝影器材簡介 照相機Camera 相機的發明與【暗箱】有關。 1839/8/19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Louis Daguerre,1787/11/18—1851/7/10)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運用【達蓋爾銀版法(英語:Daguerreotype)】攝影,這種攝影方法的曝光時間約為【20-30分鐘】。 1888年 美國柯達公司(Kodak) 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底片卷」。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底片卷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攝影走向大眾化。 1948年11月26日 美國寶麗來公司(Polaroid) 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 1975年 美國柯達公司(Kodak) 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 單眼反光相機 單眼反光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SLR camera),是一種相機的設計型式,大部分單眼相機通過目鏡觀察【五稜鏡】反射來的圖像。 較不會產生視差(parallax)。 雙反相機 雙鏡頭反光鏡取景照相機 (Twin-lens reflex camera,TLR camera),下面的鏡頭負責傳送圖像到底片上,而上面鏡頭傳送的圖像只是用於取景和對焦。 110底片相機110 film 尺寸最小。 120底片相機 120 film 120底片(120 film)是一種靜態攝影的底片格式(Film format),是由柯達公司於1901年所開發的,使用於他們的布朗尼攝影機二號(Brownie No. 2)。 120 中型機背式(6cm X 6cm)底片幅相機之標準鏡頭焦距為80mm。 135底片相機 135 film 135底片(ISO 1007)是攝影中的一種底片格式,也廣泛地稱為「35mm底片」。這種底片由柯達公司於1934年推出,並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超越120底片,成為最普及的攝影底片格式。 全片幅數位單鏡頭反光相機(Full-frame digital SLR)是一類裝配有接近傳統 35 公釐膠片全尺寸(36 x 24 公釐)的影像傳感器的數位單鏡反光相機(DSLR)。 大畫幅相機 View camer

我讀老子:《素說經典—道德經》

我讀老子:《素說經典—道德經》 緣起 關於我與老子 回顧年少之時,已然對老子有興趣,或者可言,是對哲學有興趣,對「我是誰?從何而來?要往哪裡去?」等大哉問有興趣,因此各種哲學、宗教乃至於奇聞軼事、外星人等資訊,都是我有興趣閱讀及探究的問題。 然而老子一書,年少的我,或許因為人生經歷不夠而讀不懂,但在過中年後,再讀傅佩榮、南懷瑾、王邦雄、陳鼓應、乃至於呂尚等前輩的解讀中,不管是從儒家、佛家或外星人的理論,都可了解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現在我們讀的老子是經過歷代許多人修改過的,不見得是原本的樣子。 於是我恍然大悟,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沒有著作,其言論是柏拉圖(前429年—前347年)等後世學者所記錄;孔丘(前551年—前479年)的《論語》,是由其弟子所的筆記彙編而成,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又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輯為四書,作為教本;耶穌(約前4年—公元33年)沒有著作,其言行紀錄《新約聖經》絕大部分內容是由猶太人基督徒所寫。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前563/480年—前483/400年)沒有著作,第一次結集,是佛陀入滅之後,在弟子大迦葉尊者的領導下,優波離尊者誦出波羅提木叉(律藏)、阿難尊者誦出經藏。 所以現行《老子》或《道德經》一書,真是老子寫的嗎?如果真如傳聞所言,是「關令」尹喜在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將老子攔住,並邀請作客,向他請教周禮,那《老子》一書會不會是當時的紀錄或筆記?這筆記經過背誦或抄錄,會不會有錯字? 那當時尹喜問了老子什麼問題?老子又回答了什麼內容?再則,老子真實得核心思想又是什麼? 關於老子 老子(楚共王20年,前571年—楚惠王十八年​​,前471年),確切出生地不詳,關於老子故里的文字記載更是少之甚少,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的出生地是在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屬河南省鹿邑縣。 老子曾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柱下史,周秦官名,相當於漢以後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柱下史是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計籍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的官職,後被人們沿用作為御史的代稱。《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傳》:「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司馬貞《索隱》:「周、秦皆有柱下史,謂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故老子為周柱下史。」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

應用Apple生態系統於影音創作

應用Apple生態系統於影音創作 Apple ecosystem Mac 筆記型電腦 桌上型電腦 顯示器 macOS Apple出品的App 年度Mac App Pro Apps Bundle 教育版 iPad iPad系列 iPadOS Apple出品的App 年度 iPad App iPhone iPhone系列 iOS Apple出品的App 年度 iPhone App Apple Watch watchOS Apple出品的App TV與家庭 相關 Apple 在教育的應用 繪圖篇 攝影篇 影片篇 音樂篇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世界似乎已進入到Steve Jobs的理想世界。想當初蘋果公司在1984年生產的Macintosh已經有現今iPhone的雛形:讓一般人都能簡單操作的電腦,甚至進行創作。是的,現在,雖然Jobs已經過世,但Apple公司仍持續發展,建立一個完整的Apple ecosystem,包括Mac(含MacBook、iMac)、iPad、iPhone、Apple Watch、Air Pods,以及TV與家庭(Apple TV、HomePod),都進行系統整合與優化。特別在疫情時的遠距教學與辦公的考驗下,獲得更多人的信賴。何況我在iMac G4(2002)時已經正式踏入Apple一族了。 Apple ecosystem Apple 生態系統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 Apple Inc. 的數位產品生態系統,包括 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 等。 它經常因其在各種設備、軟體和服務網路之間的無縫整合和優化而受到讚揚,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蘋果對隱私的關注的強調,但因其封閉的系統和缺乏消費者控製而受到批評。 Apple 產品在與其他 Apple 產品配對時通常會解鎖額外的功能,而不是替代品。隱私也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

建立家族農業企業的指南:如何讓家族資產永續經營?

建立家族農業企業的指南:如何讓家族資產永續經營? 前言 法人與其組成要素 法人簡介 董事與監察人 社團法人設立 家族企業可能的組織模式 商業組織(獨資或合夥) 有限合夥組織 公司組織 適合的業務類型 法規與許可 種苗法規 休閒農業法規 創新思維與價值創造 參考資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如何將家族的農舍與農地資產轉化為具有永續經營潛力的合法農業企業,並提供有意投入相關產業的家庭一些具體的法規建議與操作方法。 前言 為了讓家族共有財產可以永續經營,我們可以考慮組成法人,以股份方式分配財產並管理農業資產。這篇文章將分享有關成立農業企業的各項法規知識,並探討家族如何選擇合適的組織形態,使得經營模式合法又具彈性。 法人與其組成要素 法人簡介 法人(Juridical Person)是一種由法律創設的權利主體,使一個組織成員的財產和權利義務可以與個人財產區分開來,並以法人名義對外代表。依照《民法》規定,法人可以享有權利並負擔義務,但也受到法律規章的限制。 董事與監察人 董事:法人必須設置至少一位董事。董事代表法人對外處理事務,並在法人內部取得決議權。 監察人:可選擇設置監察人以監督董事,確保法人內部治理的透明性。 社團法人設立 社團法人的設立須依照法定章程規定,包含目的、名稱、成員人數及資格等。申請時,需向主管機關登記,以獲取合法法人資格。 家族企業可能的組織模式 根據《公司法》和《商業登記法》,家族企業在組織選擇上可以考慮以下模式: 商業組織(獨資或合夥) 適合小規模農林業的家庭經營模式,如家庭農場或手工業,並有營業稅起徵點以下可免登記的特例。 有限合夥組織 適合尋求投資者或合夥人,提供投資者和經營者不同權責的合夥模式,具有私法自治和契約自由的精神。 公司組織 適合較大規模、正式的公司形式。透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結構,允許股東以資金入股並參與管理決策。 適合的業務類型 根據經濟部商業登記代碼,我們可以選擇的農業類型包括: 種苗業(A101011):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