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讀的論語真的是孔子說的嗎?

你讀的論語真的是孔子說的嗎?

《太一生水》竹簡局部,攝於湖北省博物館,圖片來源:Wikipedia

緣起

近日疑因選舉之故,某北一女老師提出108課綱為「無恥」課綱,讓我聯想有些縣長上任時即將「禮義廉恥」掛為校園,並推「品德教育」,卻另人質疑是否洗白其「黑道」之說 ,不禁讓我想起許多文言文的古典名著,其實被人竄改。

為什麼要讀古文/文言文?

為什麼要讀古文/文言文,其實是因為要讀流傳千年的經典。

先秦時期,世界文明百家爭鳴,包括老子(前571年—前471年)、釋迦牟尼(前563?/480年?—前483?/400?年)、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孫武(前545年—前470年或前496年)、蘇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墨子(前468年?—前376年)、鬼谷子(?—?)、柏拉圖(Plátōn,前429年—前347年)、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前384年—前322年)、孟子(前372年—前289年)、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

爾後世界上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佛家、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陰陽家及古希臘哲學等不同學術流派。

  • 老子、列子、莊子等思想形成道家學派,法家,名家,縱橫家也受道家的影響,強調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 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 佛家,現發展為佛教,認為「眾生皆可成佛」,在《阿含經》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是釋迦牟尼最初的教義。
  • 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為儒家思想,以仁義、恕悌、誠信、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 墨家邏輯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邏輯學體系,主要以三物論為代表,三物分別為故、理、類。《墨辯》是墨家邏輯的主要著作。
  • 名家在中國開創了邏輯思想探究,以嚴謹邏輯思想而聞名。
  • 法家的理論體系成熟得很晚,但其淵源很早,源頭可往上追溯到夏朝時的「理官」,提倡以法制國(有別於現代法治社會)的思想學派。
  •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期連合政軍外交聯盟的一派。多為遊說策辯之士。
  • 農家,又被稱為重農學派,認為當時統治者應該像神農一樣,和人民一起耕種,一起決策,鼓勵農業發展,教導人民種植以促進農業技術的提高。
  • 雜家主要包括《呂氏春秋》、《淮南子》及《尸子》。不具有原創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長,避各家所短見長。
  • 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讓西方哲學分類為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美學、邏輯與科學等。

你讀的論語真的是孔子說的嗎?

釋迦牟尼沒有著作,涅槃後由摩訶迦葉在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由大迦葉尊者先提問,優波離尊者負責律藏、阿難尊者負責經藏,五百阿羅漢尊者共同認證正確無誤。第五次結集於公元1871年在緬甸曼德勒,在貢榜王朝敏東王的支持下舉行。這次集結距第四次集結已經過去了1800年左右。

古希臘文明在進入蘇格拉底的黃金時期之前便已經有數百年成熟的讀寫技術歷史了,但蘇格拉底也沒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被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的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劇作中。因此,我們很難分辨哪個理念才是由蘇格拉底(或他的朋友)所提出的。

《漢書·藝文志》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語》自戰國前期成書問世,因秦始皇下令「焚書」幾近湮滅不傳。到西漢初年廢焚書令,朝廷明令「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號召百姓獻書。魯人和齊人各有師資傳習,形成不同的《論語》「師法」。

不管是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或是孔子,他們留下來的經典多是由弟子傳誦記錄下來的,和他們本身的原意會不會有誤差呢?就好像我們的學生筆記,如實記錄老師的言論嗎?還是只記下我們各自覺得有幫助的說詞呢?再則,我們讀的版本是第一手資料嗎?

古代的書籍保存與流傳不易

1973年,河北定州西漢中山王劉修墓出土竹簡《論語》,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公佈,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論語》寫本。「定州漢簡」還包含一批不屬於《論語》,但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竹簡,整理者定名為《儒家者言》,該書共整理出二十七章,與今本《孔子家語》有密切關係。

1973年在馬王堆漢墓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稱為馬王堆帛書,其中包括《周易》、《老子》、《黃帝四經》、《戰國縱橫家書》、《養生方》等秦末漢初學術與方術文獻,其中《易傳》與《老子》都與今本有較大的區別,被認為是這些書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傳抄版本之一,

1993年10月於中國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紀山鎮編號為郭店一號的楚國墓室中發現的竹簡。郭店墓室曾被盜墓者所擾,盜墓者兩次挖至槨板並打開邊箱取走部份文物,幸數量不多,簡基本無損。大概成書於戰國中期,有中國最早的書籍之稱。郭店楚簡共804枚,其中有字竹簡726枚,共13000餘字,全部為先秦時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四篇);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

焚書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34年,秦統一中國第八年,李斯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家的史書都焚毀;《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博士官所職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燒毀;醫藥、占卜、農業之書民間可以保留;想學法律的人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旨同意。史稱「焚書」。

焚書的法令挾書律後來在漢朝時(前191年)由惠帝宣布廢除。魯恭王劉餘(前160年代—前128年)為擴建宮室苑囿,毀壞孔子舊宅時發現孔子後裔所藏的竹簡,乃用古蝌蚪文所寫的《論語》、《尚書》、《禮經》、《孝經》等,是為「古文經」。

西漢初年廢焚書令,朝廷明令「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號召百姓獻書。魯人和齊人各有師資傳習,形成不同的《論語》「師法」。魯人傳授〈魯論〉20篇;齊人傳授〈齊論〉22篇,多「問王」、「知道」二篇;另有魯恭王毀壞孔子舊宅發現〈古論〉21篇,從堯曰篇「子張問何如可以從政」起分立出「從政」篇。

南北朝時代,皇侃受佛教影響編成《論語義疏》。宋代理學興起後,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成為《論語》義理闡釋的典範。

因配合政治正確而篡改內容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老子》有兩種抄本,被研究者稱為甲本和乙本。甲本的文字介於篆隸之間,文字沒有避漢高祖劉邦的「邦」字之諱,因此抄寫年代應在劉邦在位之前,即秦末漢初之際。乙本的文字是隸書,避「邦」字諱,但並不避「盈」、「恆」字諱,因此應抄於劉邦在位時期。

翻譯的誤差

《金剛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 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佛教經典,但其漢譯本共有六種,現今最流行的是姚秦時期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但與出土梵文本最能對應者為達磨笈多法師譯本與玄奘法師譯本;達磨笈多譯本與梵文馬克斯·繆勒(德語: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年12月6日—1900年10月28日),版本幾乎是完全對應。

本書重點在於須菩提的提問,鳩摩羅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版本翻為:「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達磨笈多《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譯本為:「希有,世尊!乃至所有如來、應、正遍知,菩薩摩訶薩順攝,最勝順攝;乃至所有如來、應、正遍知,菩薩摩訶薩付囑,最勝付囑。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玄奘在《大般若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翻譯為:「希有!世尊!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姑且不言後二者都沒有提到「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是在「菩薩乘」;在提問的部分,鳩摩羅什少了「云何修行?」這部分,難怪玄奘(602年4月6日—664年3月7日)會想去取真經,。

批判思考

所以,根據從以上維基百科中所看到的史料,我們讀的古文真的是原作者所言嗎?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及主題閱讀,閱讀古文也好,西方名著也好,知道裡面的內容,只是最基本的閱讀,如何透過分析閱讀,思辨作者真正的論述,以及試著與其對話,產生自己的論述,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透過多面向的「主題閱讀」,才能夠得到這樣知識的全貌,這才是我在讀碩士班時所常到的求學之道,完全接受與相信某套說法,那不是獨裁政權最常用的洗腦方式嗎?

因此,不要整天以為讀古文或讀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就會懂得禮義廉恥,就會行為端正,這麼簡單的話,早就世界大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 前言 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美術、音樂、哲學、電影等,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而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上百處,世界最早設立國民教育系統的國家之一就是現代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1701-1918)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創立於1919年,是位於德國司徒加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菸廠為員工子弟建立的一所學校 。 因此在雲林縣校長協會陳校長在推動本計畫時,我就一直表明參加意願,因為德國有我一直很欣賞的名人,如:萊布尼茲(1646-1716)的單子論、康德(1724-1804)的三大疑問、貝多芬(1770-1827)的田園交響曲、馬克思(1818-1883)的異化論、尼采(1844-1900)的上帝已死…等等,相較於美國,我反而比較更想認識豐富歐陸文化的德國。 此外,德國在推動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的部分,更是我關心的重點,因此還特別去買了【 Nikon Z30 16-50mm+50-250mm 雙鏡組 無反相機 Vlog影音戶外組 】,希望此行能用環境教育輔導團召集人的角度,藉由實地參訪真實瞭解其推動現況,返國後將心得與國內學校分享。 參訪重點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文化篇 德國歷史、文化、建築之我見 德國教育見學之旅--教育篇 德國學制(Bildungssystem in Deutschland)簡介 小學(Grundschule):哈默爾堡公立小學 Grundschule am Mönchsturm (Simone Albert 校長) Mittelschule:巴特基辛根初級中學 Anton-Kliegl-Mittelschule ( Hans-Jürgen Hanna 校長) 實用專科中學(Realschule):哈莫爾堡實用專科中學 Jakob-Kaiser-Realschule (Christian Buchner 校長) 文理中學(Gymnasium):巴特基辛根文理中學 Jack-Steinberger-Gymnasium (Markus Arneth 校長) 職業學校 (Berufsschule):巴特基辛根職業學校 Staatliche Berufsschule (Kathrin Maywald

基礎德語

基礎德語 德語(Deutsch),是印歐語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門語言。以將其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計,是世界第六大語言。以德語為母語者現在主要分布在德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奧地利(德語:Republik Österreich)、瑞士(德語: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東部、列支敦斯登(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和盧森堡(盧森堡語: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 16世紀,馬丁·路德(德語: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為了推動德意志宗教改革,將《聖經》翻譯成德語的一種方言,為德語的統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路德聖經》所使用的德語方言,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成為後來標準德語的基礎。馬丁·路德翻譯的聖經在宗教改革時期得到了廣泛傳播,為現代德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81年約翰·克里斯多福·阿德隆(德語:Johann Christoph Adelung,1732年8月8日—1806年9月10日)出版了第一部德語字典。1852年起雅各布·格林(德語:Jacob Ludwig Carl Grimm,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威廉·格林(德語:Wilhelm Carl Grimm,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開始編輯最廣泛的德語字典。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 教學網站 初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德心應手 ,共60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基礎德文範本 ,共188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開心學德語一 ,共107集 進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中級德文範本 ,共148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語言學習 >> 德語 >> 開心學德語二 ,共156集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我讀老子:《素說經典—道德經》

我讀老子:《素說經典—道德經》 緣起 關於我與老子 回顧年少之時,已然對老子有興趣,或者可言,是對哲學有興趣,對「我是誰?從何而來?要往哪裡去?」等大哉問有興趣,因此各種哲學、宗教乃至於奇聞軼事、外星人等資訊,都是我有興趣閱讀及探究的問題。 然而老子一書,年少的我,或許因為人生經歷不夠而讀不懂,但在過中年後,再讀傅佩榮、南懷瑾、王邦雄、陳鼓應、乃至於呂尚等前輩的解讀中,不管是從儒家、佛家或外星人的理論,都可了解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現在我們讀的老子是經過歷代許多人修改過的,不見得是原本的樣子。 於是我恍然大悟,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沒有著作,其言論是柏拉圖(前429年—前347年)等後世學者所記錄;孔丘(前551年—前479年)的《論語》,是由其弟子所的筆記彙編而成,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又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輯為四書,作為教本;耶穌(約前4年—公元33年)沒有著作,其言行紀錄《新約聖經》絕大部分內容是由猶太人基督徒所寫。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前563/480年—前483/400年)沒有著作,第一次結集,是佛陀入滅之後,在弟子大迦葉尊者的領導下,優波離尊者誦出波羅提木叉(律藏)、阿難尊者誦出經藏。 所以現行《老子》或《道德經》一書,真是老子寫的嗎?如果真如傳聞所言,是「關令」尹喜在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前,將老子攔住,並邀請作客,向他請教周禮,那《老子》一書會不會是當時的紀錄或筆記?這筆記經過背誦或抄錄,會不會有錯字? 那當時尹喜問了老子什麼問題?老子又回答了什麼內容?再則,老子真實得核心思想又是什麼? 關於老子 老子(楚共王20年,前571年—楚惠王十八年​​,前471年),確切出生地不詳,關於老子故里的文字記載更是少之甚少,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的出生地是在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屬河南省鹿邑縣。 老子曾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柱下史,周秦官名,相當於漢以後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柱下史是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計籍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的官職,後被人們沿用作為御史的代稱。《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傳》:「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司馬貞《索隱》:「周、秦皆有柱下史,謂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故老子為周柱下史。」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