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偏鄉小學到永續未來:廉使國小如何用「全校式治理」點亮 SDGs 的教育燈塔

從偏鄉小學到永續未來:廉使國小如何用「全校式治理」點亮 SDGs 的教育燈塔

前言:當教育的種子,遇見永續的土地

在雲林縣,有一所名為廉使國小的學校,它只有六個班級,卻在永續發展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令人驚豔的道路。這不只是一所學校的故事,更是一個團隊如何以「全校式治理」為核心,將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從口號變為實際行動的成功案例。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廉使國小如何透過創新的教學與行動,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永續未來。這份報告,不僅贏得了評審委員的初步肯定,更展示了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永續教育典範。


一、廉使的永續願景:從消磨能量到凝聚共識

廉使國小的永續之路並非一蹴可幾。校長林俊傑分享,他過去曾任職的學校,雖然也努力推動特色教育,但外加式的校本課程與日益繁重的工作,正逐漸消磨團隊的能量。

當他來到廉使國小,看到一個充滿動能的優秀團隊,卻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因此,他開始思考如何讓學校在政府政策、學校發展、課程教學與家長期待中達成一個平衡,並以「學生有效學習」為核心。

透過一場場的專業對話,團隊開始進行 SDGs 自願檢視,將原有的推動項目去蕪存菁,並將 SDGs 的核心理念與學校願景深度融合。最終,他們確立了新的願景:L.S.E.S. — Love、Smart、Explore、Sustainable(愛、智慧、探索、永續),這不僅是校名的縮寫,更是他們永續教育的 DNA。


二、四大策略:永續教育的全校式治理模式

廉使國小以教育部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為理論基礎,在「學校領導與治理」、「課程發展與教學」、「校園環境及資源管理」與「在地行動與社區共學」四大策略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 學校領導與治理

  • 性別平等與和平正義(SDG 5 & 17):透過每年超過 50 場的教師專業對話,鼓勵教師進行校務發展的 SDGs 自願檢視,凝聚團隊共識。
  • 願景與目標:明確學校願景 L.S.E.S.,並以此為核心,規劃所有的發展方向。

2. 課程發展與教學

  • 四大種子課程:根據學校願景,發展出「愛的種子」、「智慧種子」、「探索種子」及「永續種子」課程。
  • 弱勢關懷(SDG 4):提供 100% 弱勢學生課後照顧,確保每位孩子都能獲得應有的學習機會。
  • 學力提升:學生的學力檢測成績不僅高於雲林縣平均,甚至高於全國平均,學生能力成長了 22%。

3. 校園環境及資源管理

  • 綠色採購:實現 100% 綠色採購,從日常營運落實永續理念。
  • 淨零綠生活:成功申請多項政府計畫,包括氣候友善永續循環校園計畫與淨零綠生活亮點學校補助,並影響其他 5 所學校一同推動。
  • 可食地景:透過食物森林、食農教室與能資源循環計畫,打造永續校園。

4. 在地行動與社區共學

  • 社區共學:與社區建國眷村合作推廣食農教育,並與南華大學、虎科大合作進行碳盤查與科技應用教學。
  • 經驗分享:辦理超過 30 場研習,累計 1500 人次參與,將永續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經驗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一同行動。

三、具體實績:永續,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廉使國小的永續實績,體現在每一位師生的日常行動中。

教務組的實踐:從愛樹到惜食

  • 愛樹教育:低年級學生透過校園植物尋寶、種子樂園等活動,學習親近與觀察自然。
  • 惜食教育:從栽種洛神花到 DIY 料理,讓孩子們了解耕作者的辛勞,並學習如何檢視營養午餐剩餘量,將減少剩食的習慣帶回家中。
  • 科技教育:將科技融入生活,學生利用平板製作影片,並運用太陽能板驅動魚菜共生系統,體驗科技與永續的結合。
  • 永續家鄉:透過「糖鐵走讀」、「眷村踏查」等課程,讓學生認識在地歷史文化,並以布袋戲傳承文化,用永續教育為家鄉注入新活力。

總務處的貢獻:從硬體到觀念的永續

  • 水資源循環:透過高層量測,確保雨水能快速引導至校園其他區域,增加透水性。
  • 綠色辦公:推動零廢棄行動,並邀請小農舉辦「醜蔬果」活動,提升永續生活的認知。
  • 氣候變遷與防災:透過碳盤查、EMS 監控用電等數據化管理,讓應對氣候變遷的知識與行動方案能紮實地成為孩子們的反射性反應。

結語:可複製的成功經驗,點燃更多永續希望

廉使國小的永續旅程,證明了一所學校的規模大小,並非推動永續教育的關鍵。透過有系統的全校式治理,這套模式是可複製的

  • 領導者:運用 SDGs 自我檢視,確立核心理念。
  • 教師:將現有課程與永續概念對話,進行調整。
  • 校園:執行「永續循環校園計畫」,盤點環境問題,達成淨零排放。
  • 社區:以淨零綠生活為出發點,影響家庭、社區與夥伴學校。

目前,廉使國小的行動已影響雲林縣內六所學校,成為區域示範點。校長林俊傑表示,儘管這趟旅程超出他們的預期,但得到各界的肯定與支持,讓他們更有信心加速推動。他們希望,透過爭取如「國家永續發展獎」等獎項的光環,能夠影響更多學校,一同實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及落實「2050 淨零排放目標」。

這是一個關於小學校如何擁有大格局的故事,也是一個永續的教育種子,如何在一片土地上,發芽、茁壯,並結出豐碩果實的動人篇章。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