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人生,我的聲音:從 Fender 到 Focusrite 的錄音室建構筆記

我的第三人生,我的聲音:從 Fender 到 Focusrite 的錄音室建構筆記

前言:當年少夢想,再次在耳邊迴盪

學生時代,我曾懷抱一個單純卻遙遠的夢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錄音室,彈奏電吉他,創作只屬於自己的音樂,為影像、故事、心情添上聲音的色彩。然而,生活的洪流總是無情,這個夢想被擱置在角落,直到人生的「第三人生」悄然到來。

歷經人生的轉折與病後的醒悟,我深刻地意識到:「今日不練,明日未必可待。」沒有什麼比當下更真實,也沒有什麼比即刻實踐更值得。音樂,不再是為了表演或炫技,它成了我與自己、與時間、與生命最真實的對話。

於是,我的家庭錄音室 "Kreatin' Studio" 在這樣的信念下慢慢成形。它不僅僅是我學習編曲、錄音的場域,更是未來製作自家 YouTube 影片、Podcast 配樂,甚至是記錄生命故事的創作基地。

這篇文章,就是我如何將夢想具體化的紀錄。我將分享這段過程中,我在器材選購上的思考、權衡與最終決策,從一把吉他、一顆效果器,到音訊介面的選擇。這不只是一份器材清單,更是一個追夢者,為自己的聲音築起家的所在。

---

第一章:電吉他 — 聲音的起點,我的 Fender Stratocaster

在所有錄音室器材中,電吉他是我創作聲音的起點。選擇一把吉他,不僅是選擇一種音色,更是選擇一種手感與彈奏哲學。市面上品牌眾多,最終我選擇了 Fender Stratocaster

選擇 Fender Stratocaster,是基於對它 「聲音可塑性」「經典歷史地位」 的認可。

  • 為什麼是它?
    • 音色多元:Stratocaster 的三顆單線圈拾音器提供了極廣的音色範圍。從 Jimi Hendrix 標誌性的迷幻 Clean Tone,到 John Mayer 溫暖而通透的 Solo 音色,它都能完美駕馭。這讓我在編曲時,能輕鬆應對 Blues、Funk、Pop 乃至輕 Jazz 等多種曲風,無需頻繁更換樂器。
    • 手感舒適:Stratocaster 的琴身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加上它的弧形琴頸,提供了極佳的彈奏舒適度,適合長時間的創作與練習。
    • 無可取代的「玻璃音」:當我需要 Funk 的切分和弦或是清澈的分解和弦時,單線圈拾音器的 Attack 和中高頻特性,提供了無可取代的清脆音色,這是雙線圈吉他難以模擬的。
  • 個人心得小記
    • 單線圈的雜訊問題:雖然單線圈音色優美,但在高增益錄音時,60Hz 的單線圈雜訊確實是個挑戰。在錄音室中,我的解法是選擇 HSS(Humbucker-Single-Single) 配置的型號,或使用降噪 Plug-in 來處理。
    • 搖座的權衡:Stratocaster 的搖座設計雖然經典,但對於初學者來說,若非必要,我會建議暫時鎖定搖座,確保琴弦音準穩定。

第二章:效果器與音訊介面 — 聲音的塑造與轉換

當有了吉他這個起點,下一步就是如何捕捉並塑造聲音。這部分,我的核心配置是 Sunless Effects Dark Ages Distortion 效果器,以及 Focusrite Scarlett 2i2 (4th Gen) 音訊介面。

  • 硬體失真與軟體模擬的取捨
    • 選擇 Sunless Effects Dark Ages Distortion:這顆由台灣獨立品牌製造的高增益破音效果器,其音色調校兼具美式厚實低頻德式清晰中頻。它不僅能提供強勁的音牆,其獨特的 Tight 旋鈕更讓我在錄製 Djent 或 Prog Metal 風格的音樂時,能精準控制低頻的緊實度,這是許多軟體模擬效果器難以企及的真實感。
    • 實戰應用:我在錄音時,會將吉他訊號直接送入這顆效果器,再從效果器進入 Scarlett 2i2。這條路線能錄製最純粹、低雜訊的失真音色,特別適合需要真實硬體音色壓迫感的創作。
  • 家庭錄音室的靈魂:Focusrite Scarlett 2i2
    • 為何選擇 Scarlett? 它是預算內最具性價比的選擇,其 24-bit/192kHz 的錄音品質,對於家庭錄音室綽綽有餘。最重要的是,它擁有 Hi-Z 模式,能為吉他拾音器提供最佳的阻抗匹配,確保訊號完整。
    • 第 4 代的驚喜:第四代的 Air 模式,模擬了 Focusrite ISA 經典前級,能在錄製 Clean ToneVocal 時,為音色增添高頻的「空氣感」自然的光澤,這讓我無需昂貴的外接前級,也能獲得錄音室級的音色質感。
    • Loopback 功能:這個功能對於製作 Podcast 或 YouTube 影片來說極為實用,它能將電腦內部的聲音與麥克風訊號混合,方便我進行直播或螢幕錄製

第三章:聲音的出口 — 音箱與監聽設備

在家庭錄音室,聲音的「出口」至關重要。我選擇了 Roland CUBE-30X 作為練習音箱,並搭配監聽耳機。

  • 練琴神器:Roland CUBE-30X
    • 居家練琴的完美解方:這款數位綜合音箱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內建多種 COSM 音箱模擬與效果。它的 Power Squeezer 功能,能在小音量下仍保有大音箱的破音壓縮感,完美解決了公寓練琴的困擾。
    • 錄音次選:當我需要快速錄製一個 JammingDemo 時,可以直接透過它的 Rec Out 輸出到 Scarlett 2i2。雖然音色不如吉他直錄並搭配 IR loader 來得乾淨,但方便快捷,適合捕捉靈感。
  • 專業監聽
    • 我透過 Scarlett 2i2 的耳機輸出,搭配 監聽耳機(如 Audio-Technica ATH-M50x),確保我能聽到最真實、未經修飾的聲音。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它能幫助我準確判斷錄音品質,並進行精準的混音與後製。

結語:今日築夢,明日待續

我的家庭錄音室,從一個單純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它不僅僅是一個充滿器材的房間,更是我學習、創作與自我對話的空間。

這份器材選購筆記,記錄了我如何將抽象的夢想具體化。它或許不盡完美,還有許多未來可以升級的空間,例如添購電容麥克風用於人聲錄製,或是升級監聽喇叭以獲得更全面的混音視野。

但這正是它的迷人之處。這條築夢之路,沒有終點,只有不斷的探索與前進。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心中有一個未完成的音樂夢,請不要猶豫。從一個簡單的音訊介面、一把吉他開始,為你的聲音,找一個家。讓夢想的聲音,在你的手中,真實地迴盪。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