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種下未來:我們如何將 SDGs 願景,轉化為校園的每一個日常

用教育種下未來:我們如何將 SDGs 願景,轉化為校園的每一個日常

前言:當校園的圍牆,不再是教育的邊界

從明淵校長手中接下雲林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召集人一職的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責任已不再只侷限於校園內的課業傳授。它向我展示了一幅更廣闊的藍圖:教育,僅是校園內的知識傳遞,更是一個能與全球永續發展責任緊密連結的行動場域。

在參與教育部、環境部的一系列會議與研習中,我逐漸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050淨零排放,以及教育部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等宏大願景,內化為我的教育使命。我深信,一所學校的影響力,可以超越它的地理範圍,成為一個為未來播下永續種子的燈塔。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的這段實踐旅程。我將以廉使國小為實例,從我的領導哲學、全校式治理策略,到具體的LSES願景,系統性地解析如何將宏觀的政策,轉化為校園的每一個日常。這只是一份計畫書,更是一份將「永續」從口號變為行動的實戰筆記。


第一幕:從政策脈絡,到學校願景的轉譯

在推動永續教育的道路上,我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將複雜的政策文件,轉譯成教師、學生與家長都能理解並參與的學校願景

我以 十二年國教課綱 的素養導向、《食農教育法》 的在地精神,以及教育部 NEED 政策 的全校式治理為核心,凝練出了屬於我們的教育願景——「LSES教育」。這個架構不僅僅是一個縮寫,它代表著一所「永續未來學校」的核心精神:

  • L:愛的校園 (Love-based School):以品德、正向管教與兒少權益為基石,讓校園成為一個充滿關懷與尊重的安全港灣。
  • S:智慧校園 (Smart-based School):將數位科技、雙語溝通與AIoT應用融入教學,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挑戰的關鍵能力。
  • E:探索校園 (Experiential-based School):透過戶外教學、體育與美感課程,讓學生從親身實踐中,探索世界的無限可能。
  • S:永續校園 (Sustainable-based School):推動節能、循環系統與在地食農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綠色思維。

這個四維度的願景,為每一位老師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讓他們能將個人的教學熱情,與學校的整體目標緊密連結。


第二幕:全校式治理,讓「永續」成為一種文化

要實現 LSES 願景,需要一個系統性的推動策略。我將 教育部 NEED 政策 的「全校式治理」理念,應用於學校的每一個層面:

1. 領導與治理:從理念到行動的橋樑

作為學校領導者,我積極參與中央與縣府的永續政策,將最新的趨勢與資源引導回校園。我鼓勵教師成立專業社群,並定期辦理增能研習,確保永續教育的理念,能被每一位老師內化與實踐。此外,我們更透過撰寫學校自願檢視報告(VLR),將永續實踐的成果透明化,向社會展現我們的承諾。

2. 課程與教學:將 SDGs 融入每一個學習角落

我們重新規劃學校本位課程,將 SDGs 的核心素養,巧妙地融入各學習領域。例如,在「永續種子課程」中的「綠飲食」單元,學生僅學習食物的來源,更理解了SDG 2(消除飢餓)SDG 12(永續消費)的意義。這讓知識從書本走向生活,變得鮮活而有意義。

3. 校園環境:讓校園本身就是一本教材

我們將校園設施視為永續教育的活教材。從能資源循環系統、食物森林、到 Light Kitchen,每一個硬體設施的建置,都旨在創造一個能讓學生親身探索與實踐的環境。例如,學生們在食物森林中種植蔬果,並在 Light Kitchen 中將其烹調,這個過程完美地體現了 《食農教育法》 的核心精神。

4. 社區連結:讓學校的影響力超越圍牆

永續教育的影響力,應止於校園。我們積極與社區連結,辦理「社區循環日」,邀請家長與居民參與綠飲食、綠交通等活動。透過與地方組織共學,我們深化了在地文化的傳承,讓永續教育成為凝聚社區向心力的核心。


第三幕:讓行動成為榮耀

這段旅程的豐碩成果,屬於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師生、家長與夥伴。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學校逐步轉型為永續未來的典範,並獲得了多項榮譽:

  • 🏆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
  • 🏆 環境部|國家環境教育獎
  • 🏆 教育部|閱讀磐石獎、教學卓越獎
  • ...以及更多來自各界的肯定。

這些榮耀是終點,而是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它們證明了,只要我們願意將宏大的願景,落實於每一個微小的行動中,教育的力量將無可限量。

結語:從閱讀世界,到改變世界

教育,是一場長遠的行動。從將書本的知識化為校園的實踐,從引導學生閱讀世界,到激勵他們改變世界,我們正以教育的力量,種下一顆又一顆永續的種子。

這段旅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我深信,當更多教育者、學校與夥伴一同加入,我們將再是單獨作戰。讓我們在這條路上彼此照亮、攜手前行,共同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美好、更永續的未來。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