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IV 遊戲指南】 麗璐征海傳奇:從北海到七海霸主的冒險史詩!

大航海時代:太平洋的開拓 (1513–1529)

巴爾博亞遠征太平洋

1513 年,西班牙探險家瓦斯科·努涅斯·德·巴爾博亞(Vasco Núñez de Balboa)在位於現今哥倫比亞、阿坎迪(Acandí)以南約 64 公里處,意外聽聞了一個充滿黃金的「另一片海洋」的消息,這極大地引起了他的興趣。

資源有限的他,依賴當地酋長(Caciques)提供的情報,率領 190 名西班牙人、幾名原住民嚮導和一群獵犬,穿越了巴拿馬地峽

巴爾博亞使用一艘雙桅帆船和十艘原住民獨木舟探索海岸,面對戰鬥和茂密的叢林。9 月 25 日,在翻越丘庫納克河(Chucunaque River)沿岸山脈後,他成為第一位從新世界看見太平洋的歐洲人。遠征隊短暫地在太平洋上航行,將海灣命名為「聖米格爾」(San Miguel),並將這片海洋命名為「南之海」(Mar del Sur)。為了尋找黃金,巴爾博亞橫穿各酋長領地前往島嶼,將最大的島嶼命名為「富島」(Isla Rica,現稱雷伊島),並將群島命名為「珍珠群島」(Archipiélago de las Perlas),這些名稱沿用至今。

東方的後續發展

從 1515 年到 1516 年,由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Juan Díaz de Solís)率領的西班牙艦隊,沿著南美洲東海岸向南航行,遠達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索利斯在試圖尋找通往「南之海」的通道時不幸身亡,該河口以他的名字命名。


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麥哲倫的西行計劃

到了 1516 年,一些與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意見不合的葡萄牙航海家聚集到塞維利亞,轉而為新加冕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這其中包括了探險家迪奧戈(Diogo)杜阿爾特·巴爾博薩(Duarte Barbosa)、埃斯特旺·戈梅斯(Estêvão Gomes)、若昂·塞拉奧(João Serrão)和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等人。

麥哲倫曾為葡萄牙在印度航行,直到 1513 年葡萄牙人抵達馬魯古群島。他與居住在當地的弗朗西斯科·塞拉奧(Francisco Serrão)保持著聯繫。麥哲倫根據法萊羅兄弟(Faleiro brothers)的研究,提出馬魯古群島實際位於《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劃定的西班牙區域內。

麥哲倫深知西班牙正努力尋找西行到達印度的航線,於是向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提出了自己的計劃。國王和佛蘭德商人克里斯托弗·德·阿羅(Christopher de Haro)資助了麥哲倫的遠征。一支艦隊組建起來,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Juan Sebastián Elcano)等西班牙航海家也加入了這項事業。

環球之旅的實現

1519 年 8 月 10 日,五艘船組成的艦隊從塞維利亞啟航,旗艦是麥哲倫指揮的卡拉維爾帆船「特立尼達」(Trinidad),其餘四艘是卡拉克帆船「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聖地亞哥」(Santiago)和「維多利亞」(Victoria)。船上有約 237 名來自不同地區的歐洲水手,目標是向西航行,以期將馬魯古群島納入西班牙的經濟和政治勢力範圍。

艦隊向南航行,避開了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成為第一支到達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的艦隊。從 10 月 21 日開始,他們航行穿過了長達 600 公里的麥哲倫海峽,並於 11 月 28 日進入了太平洋。麥哲倫因其平靜的海水而將其命名為「太平洋」(Mar Pacífico)。

艦隊橫越太平洋後,麥哲倫在菲律賓的麥丹島戰役中陣亡。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接替指揮,於 1521 年成功抵達香料群島。1522 年 9 月 6 日,「維多利亞」號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在最初的船員中,只有 18 人完成了環球航行;另有 17 人後來返回,其中包括被葡萄牙俘虜的 12 人和「特立尼達」號的 5 名倖存者。威尼斯學者安東尼奧·皮加費塔(Antonio Pigafetta)所撰寫的詳細航海日誌,成為了這次航行最重要的資訊來源。

這次環球航行為西班牙提供了寶貴的全球地理知識,並為後來菲律賓的探索和殖民奠定了基礎。儘管這條航線對於往返亞洲並非一個可行的常規替代路線(麥哲倫海峽太過偏南,太平洋過於廣闊),但後續的西班牙探險隊利用這些資訊探索了太平洋,並發現了連接新西班牙(今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菲律賓馬尼拉之間的貿易航線。


東西方探險的交會與衝突

馬魯古群島的爭奪

麥哲倫遠征隊之後不久,葡萄牙人迅速佔領了倖存的船員,並在特爾納特島建立了一座堡壘。

1525 年,查理一世再次派遣一支西行遠征隊前往殖民馬魯古群島,聲稱該群島位於《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劃定的西班牙區域內。這支由七艘船、450 人組成的艦隊由加西亞·霍弗雷·德·洛艾薩(García Jofre de Loaísa)率領,其中包括著名的航海家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以及年輕的安德烈斯·德·烏爾達內塔(Andrés de Urdaneta)。

在接近麥哲倫海峽時,艦隊中的一艘船被風暴推向南方,到達南緯 56 度,船員認為看到了「大地盡頭」——這被認為是首次穿越合恩角的經歷。遠征隊經歷重重困難後抵達了群島,停泊在蒂多雷島。與鄰近特爾納特島上葡萄牙駐軍的衝突不可避免,開啟了近十年的小規模戰鬥。

《薩拉戈薩條約》的簽訂

由於《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並未確立東方界線,兩國於是組織了會議來解決爭議。從 1524 年到 1529 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專家在巴達霍斯-埃爾瓦斯會面,試圖確定托爾德西里亞斯對蹠線的確切位置,這條線將把世界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然而,由於當時的知識不足以精確計算經度,雙方均無法達成協議。這個問題最終在1529 年,經過長期談判,透過簽訂《薩拉戈薩條約》得以解決,該條約將馬魯古群島劃歸葡萄牙,而菲律賓則劃歸西班牙。

太平洋的持續探索

從 1525 年到 1528 年,葡萄牙向馬魯古群島周邊派出了數次探險隊。若熱·德·梅內澤斯(Jorge de Menezes)派戈梅斯·德·塞奎拉(Gomes de Sequeira)和迪奧戈·達·羅沙(Diogo da Rocha)向北探索,他們成為第一批到達加羅林群島的歐洲人,並將其命名為「戈梅斯·德·塞奎拉群島」。1526 年,若熱·德·梅內澤斯在新幾內亞比亞克島衛吉歐島登陸。部分歷史學家(如澳大利亞歷史學家肯尼斯·麥金太爾)根據這些探險,提出了葡萄牙人(如克里斯托沃·德·門東薩戈梅斯·德·塞奎拉)可能早期發現澳洲的理論。

1527 年,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裝備了一支艦隊,尋找「南之海」(太平洋)上的新土地,並委任他的表兄阿爾瓦羅·德·薩維德拉·塞龍(Álvaro de Saavedra Cerón)負責。1527 年 10 月 31 日,薩維德拉從新西班牙啟航,橫渡太平洋,並繞行了新幾內亞北部。1528 年 10 月,其中一艘船抵達了馬魯古群島。

薩維德拉在嘗試返回新西班牙的途中,因東北信風的影響而被迫折返,他隨後嘗試向南航行,返回新幾內亞後轉向東北方,見到了馬紹爾群島海軍部群島,但再次受到風向影響,第三次回到了馬魯古群島。這條困難的西行返航路線最終於 1565 年被安德烈斯·德·烏爾達內塔成功發現。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