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正在傷害你的心理健康?揭開四大壓力源,學會「數位安全」自保術

社群媒體正在傷害你的心理健康?揭開四大壓力源,學會「數位安全」自保術

你每天滑動社群媒體的動態牆,是否曾聽見腦中不斷迴響著這樣的聲音:「她看起來好棒,我怎麼這麼胖?」「才兩個讚?是不是該刪掉這張照片了?」這些看似無害的內心獨白,其實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數位焦慮」。

社群媒體專家貝利.帕內爾(Bailey Parnell)在她的 TEDx 演講中,深入剖析了我們與社群媒體日益加深的關係,並揭示了其對心理健康造成的隱藏影響。她認為,在一個社群媒體已成為生活「數位層」的時代,完全戒斷已不再是可行的選項,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安全地」使用它。


一、社群媒體的日常壓力:你並非孤單

貝利.帕內爾分享了她親身經歷的「數位戒斷」經驗。一次四天的無社群媒體假期,讓她從起初的焦慮、頻繁檢查手機,到最終感到平靜。這段短暫的脫離,使她意識到社群媒體對她情緒的影響。

她的研究發現,這類焦慮並非個案。大學校園中,焦慮、憂鬱和壓力已成為最常見的三種心理診斷。眾多研究也指出,高頻率的社群媒體使用與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持續消耗我們的心理能量?貝利指出,有四個最常見的壓力源,如果不加以控制,恐將演變為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四大社群媒體壓力源深度解析

  1. 高光時刻 (The Highlight Reel)

    社群媒體就像是我們的個人「高光時刻集錦」。我們只會展示最美好、最成功的瞬間,而背後付出的努力、挫折與不安全感則被刻意隱藏。然而,問題出在,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幕後生活」去對比別人的「高光時刻」。這種不對等的比較,會讓我們不斷質疑自己的價值,產生「為什麼我的人生不像他們一樣精彩?」的焦慮。

  2. 社交貨幣 (Social Currency)

    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按讚、留言和分享,已成為一種社交貨幣。我們潛意識裡透過這些數字來衡量一則貼文的價值,甚至衡量自己的價值。當我們為了追求更多的讚而刪除照片時,就如同下架一件銷量不佳的產品。這種行為將我們的自我價值與他人的認可緊密捆綁,讓我們變得焦慮、患得患失。

  3. 害怕錯過 (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社交焦慮,源於擔心錯過潛在的社交機會、事件或連結。許多人儘管對社群媒體感到厭倦,卻不敢輕易離開,正是因為害怕被「排除在圈子之外」。這種持續性的焦慮,使我們難以真正專注於當下的生活,也無法從數位世界中獲得真正的放鬆。

  4. 網路騷擾 (Online Harassment)

    網路騷擾不僅僅是那些駭人聽聞的重大新聞事件,它也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則惡意的評論、一張未經同意被分享的照片,當這些「微小」的騷擾反覆發生時,其對心理造成的長期傷害不容小覷。長期處於被騷擾或目睹騷擾的環境中,會使我們的安全感被侵蝕,產生持續性的恐懼和不安。


三、 如何練習「數位安全」自保術

儘管社群媒體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但貝利.帕內爾認為,我們不應完全逃避它。社群媒體本身無分好壞,它只是一個工具。問題的根源不在工具,而在於人性的陰暗面,包括焦慮、不安全感和惡意。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與之共存,並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健康的數位環境。

  • 第一步:覺察與審視

    意識到問題是改變的第一步。觀察自己使用社群媒體時的感受:它讓我感覺更好還是更糟? 為什麼我會對這則貼文產生負面情緒?通過自我審視,你可以辨識出那些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模式。

  • 第二步:創造更好的線上體驗

    如果你的社群媒體體驗讓你感到不適,是時候進行一次「數位大掃除」了。你不需要為了禮貌而追蹤「朋友」。你可以自由地選擇追蹤那些能帶給你靈感、歡樂或知識的帳號,例如藝術家、喜劇演員或你喜歡的貓咪。讓你的動態牆充滿正能量。

  • 第三步:以身作則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被教導要尊重他人、不霸凌、不對他人的失敗幸災樂禍。這些美德同樣適用於數位世界。將社群媒體視為一個能行善、傳遞正能量的工具。你的每一次善意留言、每一次分享正面故事,都能為這個數位空間注入正向力量。


結語

社群媒體可以將我們擊垮,但它也可以振奮人心。最終,我們如何看待和使用它,決定了它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社群媒體上,這段時間應該充滿啟發、歡笑和動力,而不是焦慮、比較和不安。透過有意識的選擇,我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健康的數位生活,讓社群媒體真正成為連結與成長的工具,而非消耗我們精神的無底洞。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