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關係、內在焦慮:哲學家 Alain de Botton 的深度對話,帶你重新認識自己

人生、關係、內在焦慮:哲學家 Alain de Botton 的深度對話,帶你重新認識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宏大的問題,從古至今困擾著無數人。我們常以為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外在謎團,需要窮盡一生去尋找。然而,英國知名作家暨哲學家 Alain de Botton 在與主持人 Jamie Laing 的對談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見解。他認為,生命的意義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於我們內在最深層的滿足感。這場對話不僅觸及生命的本質,更是一場關於焦慮、親密關係與自我覺察的深度心理探索。


一、擁抱「平凡」,是我們最重要的練習

在追求刺激與非凡的現代社會,我們被教導要厭惡「平凡」。然而,Alain de Botton 認為,真正美好的時刻往往就藏在日常的瑣碎中。

他與主持人 Jamie Laing 都發現,現代人特別害怕獨處,總是用各種外在事物(如手機、耳機、忙碌的行程)來填滿自己,避免與內在的空虛對話。然而,這種逃避是徒勞的。我們所感受到的焦慮,往往是一種「無法自知的擔憂」,我們越是逃避,它就越是惡化。

因此,與其尋找短暫的狂喜,不如學會與自己的「平凡」共處。許多藝術作品、美好的童年回憶,都證明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刻,才是我們幸福的真正來源。學會與內在的寧靜和平共處,是我們在喧囂世界中最重要的練習。


二、追溯內在焦慮:為何我們會對抽屜發怒?

對話中,Alain de Botton 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為何有時我們會因為抽屜打不開,而對一個無生命的物體勃然大怒?他解釋道,這種看似無關的憤怒,其實是我們內心深處被壓抑情緒的投射。我們常常壓抑自己的憤怒、悲傷,因為我們認為這些情緒是「不應該」或「不被允許」的。

這種壓抑,最終會導致:

  1. 情緒的異化: 真正的憤怒根源被遺忘,並以一種奇怪的方式爆發出來,比如對一個抽屜生氣,或是在通勤時產生「路怒症」。
  2. 憂鬱的成因: 憂鬱從臨床上看,往往是一種「遺忘了自身原因的悲傷」。當我們與悲傷的根源失去連結,它就無法被處理與釋放,進而變得無止境。

因此,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 成了我們處理情緒的關鍵。我們需要學會停下來,勇敢地審視自己的內心,將那些被壓抑的、看似不正常的情緒帶入意識,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癥結。


三、親密關係的真相:我們在尋找「熟悉」而非「幸福」

這場對談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是兩位來賓對親密關係的洞見。Alain de Botton 認為,成人關係是我們情感發展的試金石,也是我們過去與現在的交會點。我們在關係中尋求的,往往不是純粹的幸福,而是一種「熟悉感」

這種熟悉感,來自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互動的模式。一個從小被無條件疼愛的孩子,可能會在關係中尋求同等的愛與安全感。而一個經歷過情感忽視或父母過度溺愛的孩子,則可能在潛意識中被那種「需要爭取愛」、「被忽視」或「被窒息」的痛苦模式所吸引。

這解釋了為何人們有時會做出看似「奇怪」的戀愛選擇——他們不是為了受苦,而是渴望在熟悉的痛苦模式中,找到一個更好的結局

例如,一個從小父親脾氣暴躁的女性,可能會被類似的男性所吸引。這並非是為了受苦,而是潛意識中希望與這個人一起,將這段熟悉的關係模式修復,從而治癒童年的創傷。因此,當一個過於完美的對象出現時,反而會讓他們感到無趣或不安。


結語

Alain de Botton 在這場對談中,為我們提供了看待自我、情緒與關係的全新視角。他提醒我們:沒有所謂「完美的關係」,只有兩個試圖在人生中掙扎的「破碎靈魂」相遇。

我們最大的挑戰,並非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伴侶,而是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脆弱與不完美。只有當我們不再逃避內心的恐懼,勇敢地去理解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模式,我們才能真正擺脫過去的束縛,在關係中找到真正的滿足與成長。這條自我覺察的旅程雖然充滿挑戰,但它將引導我們走向更真實、更自由的人生。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