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工匠精神:日本僅存兩家國產牙籤廠,看四代目社長如何以「歸零思維」浴火重生

不屈的工匠精神:日本僅存兩家國產牙籤廠,看四代目社長如何以「歸零思維」浴火重生

前言:被遺忘的日常,國產製造的困境與堅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如此微不足道,以至於我們從未思考過它的來歷或製造過程。牙籤,正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日本,這項看似簡單的「物づくり」(製造業)正瀕臨消失。

本篇報導深入探訪了位於大阪府河內長野市的 菊水產業株式會社,這是全日本僅存兩家仍在製造「國產牙籤」的公司之一。面對廉價進口品的衝擊、天災人禍的考驗,菊水產業的第四代社長 末延真信 女士(47歲),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顛覆性的創新思維,堅守著祖父創立的工廠,並重新為這個傳統行業賦予了夢想。


第一部:從北海道白樺到精緻牙籤的繁複工藝

末延社長首先揭示了國產牙籤的嚴謹製造流程,這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

1. 嚴選材料與前置處理

菊水產業的牙籤原料來自 北海道產的白樺木(シラカバ)。這種闊葉樹具有細膩且均勻的木質纖維,是製作高品質牙籤的理想材料。

首先,原木在北海道的合作工廠被剝皮、切割成約 30 公分長度,接著必須經過整整一天的熱水蒸煮,使其纖維軟化,利於後續加工。

2. 細緻加工與精密切割

軟化後的白樺木板在趁熱時被壓製成薄片,熟練的工匠會將這些薄片快速捲起。隨後,薄片被裁切成細長的木條,再經過巨大的乾燥機徹底乾燥。乾燥後的木條被運送至河內長野市的工廠,透過專用機械進行最後的精密切割、磨溝及削尖,最終成為長約 6 公分的牙籤成品。

3. 國產製造業的衰退與堅守

末延社長指出,河內長野市曾是日本牙籤機械生產的發源地,高峰期國內流通的牙籤中約 95% 都產自這裡,鼎盛時期有二、三十家業者。然而,隨著 1990 年代起,價格極為低廉的中國製產品大量湧入,國內的牙籤工廠因「不合成本」而紛紛停產,最終只剩下兩家國產製造商,菊水產業是其中之一。


第二部:浴火重生的傳承與創新

末延社長接手這份家業,並非出於商業考量,而是出於對祖父的深厚情感與對工廠的熱愛。她在 33 歲時,只憑著「不願看到祖父創立的工廠消失」的單純心願,毅然投身於這個前景嚴峻的產業。

1. 疫情下的逆向思維:防疫牙籤的爆紅

在末延社長接手後的第六年,一場巨大的危機來襲——新冠病毒疫情。餐飲業大受打擊,菊水產業的營業額銳減一半

在困境中,末延社長從一張照片中找到了靈感:武漢有人使用牙籤按電梯按鈕,避免直接接觸。她立即將牙籤重新包裝,推出「不想用手摸,就用牙籤按」的防疫概念商品。這項產品從發想到商品化僅花了十天,一經推出便在 SNS 上引發話題,訂單蜂擁而至,成功協助公司度過疫情難關。

2. 火災後的考驗與決心

然而,更大的災難在 2021 年降臨:工廠發生火災,辦公室、倉庫和部分作業區幾乎全部燒毀。末延社長一度考慮關閉工廠。

就在這時,她發現了一件奇蹟般倖存的物品——一張她童年時與祖父的合影。這張照片因為被小心翼翼地收在抽屜裡,逃過了火劫。她看著照片,彷彿聽見祖父說:「再加把勁吧!」這份力量激勵她不再回首,立刻投身於工廠的重建工作。

3. 顛覆傳統的「無溝牙籤」(ノ溝)創新

末延社長從火災中汲取教訓,深刻理解到在傳統製造中,必須透過創新來確保企業的韌性。她發現,牙籤在磨溝(在柄部刻上細紋)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不良品,導致公司近 四分之一 的產品被報廢。

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然磨溝會產生大量廢料,不如直接捨棄這個傳統工序!

這項顛覆性的「無溝牙籤」新產品,不僅大幅減少了不良品和生產成本,其簡約、俐落的設計也受到市場歡迎,訂單量迅速暴增三倍。這證明了「敢於拋棄傳統」的逆向思維,才是傳統製造業突破困境的關鍵。


結語:將「物づくり」變為年輕人嚮往的夢想工作

末延社長的故事,是日本「物づくり」精神的縮影——面對國際競爭、疫情、火災等重重考驗,她以創意、堅韌和對家業的愛,一次次站了起來。

對於未來,末延社長描繪了一個充滿遠見的藍圖:

「我們必須讓這份工作成為一份有夢想的工作。我希望創造出一個社會環境,讓年輕人會說:『這個製造業很酷!我也想做!』」

她深知,國產牙籤不僅僅是一件生活用品,它背後承載著北海道林業的工作、精密的機械製造技術,以及整個日本製造業的價值鏈。她的目標是將國產製造業的價值,提升到一個能吸引年輕人才、讓他們願意投身其中的高度。

菊水產業的牙籤,每一根都承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創新思維。下次當您使用牙籤時,不妨留意一下您手中拿的是否是日本國產的產品,並藉此支持這份復甦日本傳統製造業的堅定意志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