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藥狂降膽固醇?心臟名醫公開:血脂從 300 降到 140 的飲食奇蹟

不吃藥狂降膽固醇?心臟名醫公開:血脂從 300 降到 140 的飲食奇蹟

前言:無聲的殺手:你所忽視的高血脂危機

在台灣,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脂,健康檢查中膽固醇與血糖的「紅字」更是常見。許多人認為高血脂「不痛不癢」,沒有立即感覺,因此對其置之不理。然而,這種無聲的慢性病,卻是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幕後殺手。

正如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郝文瑞在臨床上所見,一位長期膽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約 180-190 mg/dL)的病患,他的哥哥 LDL 甚至高達 200 mg/dL,卻長期拒絕治療。最終,這位哥哥因血管突然阻塞被緊急送醫,險些回天乏術。

面對這個健康隱患,我們真的只能依賴藥物嗎?郝文瑞醫師將透過專業角度,揭示如何透過天然飲食正確避雷,並警惕一個連健康生活者都會中招的「超壞膽固醇」,從根本上保護心血管。


第一部:高血脂的致命風險與飲食「地雷」

1. 為什麼高血脂不能輕忽?

高血脂本身沒有痛感,但其對身體的危害是長期且累積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TG)長期偏高,會導致血管內壁逐漸積聚斑塊,造成血管狹窄。一旦斑塊破裂,形成血栓並完全堵塞血管,就會引發心肌梗塞或中風,往往是致命的。

2. 心血管健康必須戒掉的「四類食物」

為了降低三酸甘油酯和 LDL-C,郝醫師特別點名了四大飲食陷阱:

  • 高果糖食物: 蛋糕、甜點,甚至大量食用水果。高果糖會顯著提升三酸甘油酯,並部分提升 LDL-C。
  • 非過濾式咖啡: 咖啡中含有二萜類(Diterpenes)化合物,如咖啡醇(Cafestol)咖啡豆醇(Kahweol)。如果飲用未經濾紙過濾的咖啡(如濃縮咖啡或法式濾壓咖啡),這些成分會進入體內,提升低密度膽固醇。因此,建議改飲用濾紙過濾的咖啡。
  • 乳脂奶精與三合一產品: 奶茶、三合一咖啡及部分甜點中使用的奶精,常含有不利於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會造成膽固醇與 LDL-C 上升,應儘量避免。
  • 內臟與高膽固醇食物: 內臟類、腦部(如豬腦、動物腦髓)和蛋黃都富含膽固醇。此外,小魚乾、蝦米等雖然體積小,但因是整隻食用,連同內臟一起攝取,其膽固醇含量也不容小覷。

第二部:不吃藥降血脂的奇蹟:地中海與得舒飲食

郝醫師強調,透過正確的飲食調整,確實能夠帶來驚人的血脂改善。

  • 臨床實證: 郝醫師有一位病人,透過飲食控制和生活調整,成功將三酸甘油酯從 300 mg/dL 降至約 140 mg/dL,而 LDL-C 也從 180-190 mg/dL 降至 130 mg/dL 左右,數值控制得非常漂亮。

要達成這樣的效果,最可靠的科學方法是採用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得舒飲食(DASH Diet)。兩者經美國大型研究證實,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1. 護心降膽固醇的飲食原則

食物類別 建議攝取量/頻率 關鍵益處與成分
蔬菜類 大量,每天 多酚纖維,具抗發炎作用。番茄的茄紅素、洋蔥的槲皮素可降膽固醇並抑制血小板聚集。
全穀物 每天 3-6 份 膳食纖維,能改善腸道菌群,幫助控制膽固醇。包含糙米、藜麥、全麥麵包。
豆類 每週 2-3 次 作為蛋白質主要來源(取代紅肉),富含纖維。包含鷹嘴豆、扁豆、黑豆。
堅果種子 每天 1-2 份 富含植物固醇多酚,能降低膽固醇和 LDL-C。杏仁富含維生素 E,核桃富含 Omega-3 脂肪酸
水果類 適量,每天 蘋果、葡萄(含花青素)、橙子等,適量攝取可降低膽固醇。
魚類海鮮 每週 2-3 次 富含 Omega-3 脂肪酸(EPA/DHA),是植物性食物無法取代的。能降低三酸甘油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形成。鮭魚、沙丁魚、鯖魚為佳。
油脂 橄欖油為主 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心血管健康。應避免動物性飽和脂肪酸。
調味 香草料取代鹽 使用迷迭香、百里香、大蒜等天然香料取代過多的鹽分,幫助降低鈉攝取和血壓。

2. 素食者的潛在風險

研究顯示,雖然全素飲食能最低程度降低膽固醇,但其整體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卻不如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這可能與缺乏 Omega-3 脂肪酸有關。此外,純素食者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或加工品,反而可能影響血脂健康。

3. 藥物交互作用警示:橄欖油與華法林

橄欖油雖好,但郝醫師提醒,服用特定藥物者需留意:

  • 降血壓藥: 橄欖油能改善血管狀態,同時服用降壓藥可能導致血壓降得太低,需密切監測血壓。
  • 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 橄欖油中含有微量維生素 K。華法林的藥效極易受維生素 K 攝取量影響。正在服用華法林的患者(通常是使用金屬瓣膜特定心律不整患者),應諮詢醫師,確保飲食習慣穩定,以便調整藥物濃度。

---

第四部:不抽菸也中招?超壞膽固醇「脂蛋白(a)」

在臨床上,郝醫師發現許多生活健康、不抽菸、不喝酒的年輕人,卻突然發生心肌梗塞。追溯原因後,發現一個被多數人忽略的元兇:脂蛋白(a) [Lipoprotein(a), Lp(a)]

1. 脂蛋白(a) 是什麼?

  • 結構: Lp(a) 的結構非常類似壞膽固醇 LDL-C,但在其表面多了一層特殊的物質。
  • 雙重危害: Lp(a) 不僅本身具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使血管狹窄),更可怕的是它會附著在血栓上,並抑制身體溶解血栓的自然機制,大幅增加血管完全堵塞的風險。此外,它也會促進血管壁或心臟瓣膜小裂痕的惡化

2. Lp(a) 的遺傳特性與危害指數

  • 遺傳性: Lp(a) 濃度主要由基因決定,一旦驗出數值偏高,通常終生不變,有點類似血型,不需要定期重複檢查。
  • 危險分級(依美國建議):
    • 30 mg/dL\leq 30\text{ mg/dL}:正常
    • 30 至 50 mg/dL30\text{ 至 }50\text{ mg/dL}:邊緣值
    • 50 至 90 mg/dL50\text{ 至 }90\text{ mg/dL}:高危險群
    • 90 mg/dL\geq 90\text{ mg/dL}超高危險群

【數據警示】

超高危險群發生心肌梗塞和瓣膜狹窄的機率是正常人的 3 倍,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是 1.6 倍

3. 臨床上的認知不足與檢測建議

雖然 Lp(a) 如此重要,但在國內外的常規健檢中並不普及。郝醫師分享,他的一位在美國的年輕患者,因 Lp(a) 偏高,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血管已經有狹窄現象,但當地醫生對此卻不夠重視。

  • 給 Lp(a) 偏高者的建議: 由於目前沒有直接針對 Lp(a) 的特效藥物,醫界共識是:Lp(a) 高的人,應將自己視為已患有糖尿病或抽菸者一樣,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因此,必須更嚴格地控制 LDL-C,並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積極預防。

第五部:被顛覆的生酮飲食:長達 11.8 年的追蹤警示

關於飲食與血脂的爭議中,生酮飲食(低碳高脂飲食)一直是焦點。

  • 顛覆性研究: 郝醫師引用 2023 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一篇長達 11.8 年的追蹤報告:低碳高脂飲食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正常飲食者的 2.18 倍
  • 結論: 這項長期追蹤證實了高膽固醇對身體的長期危害,即使短期內身體可能無礙。因此,若選擇低碳高脂飲食,必須定期抽血檢查,嚴格監測血脂變化,才能避免潛在的長期風險。

結語:心臟的守護者,你就是最好的醫生

從無聲無息的高血脂,到遺傳性超壞膽固醇 Lp(a),心血管健康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但這個故事的核心,並不在於藥物,而在於我們對日常飲食和身體信號的覺察。

正如郝文瑞醫師的專業建議所揭示的:透過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的科學方法、避開高果糖和非過濾咖啡等陷阱,以及主動檢測如 Lp(a) 這樣的隱性風險,我們就能不依賴藥物,將血脂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守護心臟的健康,始於餐桌上的每一個選擇。你已經準備好成為自己心血管健康最好的「總工程師」了嗎?


延伸閱讀

【健康】抗發炎、清血管!名醫曝不吃藥:血脂300降到140!ft. 郝文瑞醫師|膽固醇|下班經濟學633|謝哲青、張珈瑄 |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