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主義 Environmentalism

環境保護主義 Environmentalism

環境保護主義是一種廣泛的哲學(philosophy)、意識形態(ideology)和社會運動(social movement ),旨在支持生命( life)、棲息地(habitats)和周遭環境。雖然環保主義更側重於綠色意識形態政治(Green politics)的環境及自然相關層面,但生態主義(Ecologism)則結合了社會生態學(social ecology)和環保主義(environmentalism)的意識形態。生態主義(Ecologism)在歐洲大陸語言中更為常用,而 環境保護主義在英語中更常用,但這兩個詞略有不同的涵義。

環保主義倡導保護、復育和改善自然環境以及地球系統的關鍵要素或過程,例如氣候,它可能被稱為控制污染或保護動植物多樣性的運動。因此,土地倫理(Land ethic)、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生態學(Ecology)和生物親和假說(Biophilia hypothesis)等概念在其中佔據主導地位。環保運動包含了解決環境問題的各種方法,包括自由市場環保主義(Free-market environmentalism)、福音派環保主義(Evangelical environmentalism)和環境保育運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環保主義的核心是試圖平衡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各種自然系統之間的關係,使所有組成部分都能獲得適當程度的永續性(Sustainability)。 這種平衡的確切措施和結果存在爭議,並且在實踐中表達環境問題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環保主義和環境問題通常以綠色來表示,但這種關聯已被行銷產業挪用,用於稱為「漂綠」(Greenwashing)的策略。

環保主義受到反環保主義(Anti-environmentalism)的反對,反環保主義認為地球不像一些環保主義者所主張的那麼脆弱,並將環保主義描繪成對人類在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中的貢獻反應過度或反對人類進步。


定義

環保主義指的是一種社會運動,旨在透過遊說、行動主義和教育來影響政治進程,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Ecosystem)。作為一項運動,環保主義涵蓋了廣泛的體制壓迫領域,例如: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被消耗成廢棄物、將廢棄物傾倒到弱勢社區、空氣污染水污染、基礎設施薄弱、有機生命暴露於毒素。由於這些區分,環保運動可以分為以下主要焦點: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 science)、環境行動主義(environmental activism)、環境倡議(environmental advocacy)和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

環保主義者是指可能透過改變公共政策或個人行為,為我們的自然環境及其資源的永續管理發聲的人。這可能包括支持諸如知情消費、保育倡議、投資於再生資源、提高物質經濟的效率、轉向諸如生態經濟學(Ecological economics)等新的會計範式、更新和活化我們與非人類生命的連結,甚至選擇少生一個孩子以減少消費和資源壓力等做法。

透過各種方式(例如,草根行動主義和抗議),環保主義者和環保組織試圖在人類事務中為自然世界爭取更大的發言權。

總體而言,環保主義者主張對資源進行永續管理,並透過改變公共政策和個人行為來保護(並在必要時復育)自然環境。由於該運動承認人類是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因此其核心圍繞著生態學健康人權

環保運動(一個有時包括保育綠色運動的術語)是一項多元的科學、社會政治運動。儘管該運動由一系列組織代表,但由於環保主義被納入課堂課程,環保運動的人口結構比其他社會運動更年輕(參見綠色老年人(Green seniors))。


歷史

另請參閱: 環境運動 § 歷史,以及環保主義歷史時間軸

古代歷史與中世紀

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在歷史上以不同形式,在世界各地反覆出現。最早的環保主義思想可見於耆那教,這是一種由 Mahavira(筏馱摩那、尼乾若提子)於西元前6世紀在古印度復興的宗教。耆那教提出了一種在許多方面與環保行動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容的觀點,例如透過非暴力保護生命,這可以為全球環境保護形成強大的生態倫理。Mahavira關於所有生物之間—以及地、水、火、風、空五行—共生的教義,是當今環境思想的核心。

在西亞,西元630年代, Caliph Abu Bakr (阿布·巴克爾)命令他的軍隊「不要傷害樹木,也不要用火燒毀它們」,以及「不要殺害敵人的任何牲畜,除了供你們食用之外。」西元9世紀至13世紀期間,各種伊斯蘭醫學論文探討了環保主義和環境科學,包括污染問題。這些論文的作者包括 Al-Kindi、Qusta ibn Luqa、Al-Razi、Ibn Al-Jazzar、al-Tamimi、al-Masihi、Avicenna、Ali ibn Ridwan、Ibn Jumay、Isaac Israeli ben Solomon、Abd-el-latif、Ibn al-Quff、and Ibn al-Nafis。他們的作品涵蓋了許多與污染相關的主題,例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固體廢棄物的不當處理。他們還包括對某些地區環境影響的評估

在歐洲,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於1272年頒布命令,禁止在倫敦燃燒和販賣「海煤」,因為其煙霧已成為整個城市普遍的困擾。這種燃料在倫敦很常見,因為當地木材稀缺,之所以得此早期名稱,是因為它可以在一些海岸被沖上岸,然後用手推車運走。

工業革命

蒸汽和電力時代的到來,歷史的謬斯捂住鼻子,閉上雙眼。(H. G. 威爾斯 1918)。

環境運動的起源是對工業革命期間大氣中日益增加的煙霧污染的回應。大型工廠的出現以及隨之而來的煤炭消耗巨幅增長,導致工業中心的空氣污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1900年之後,大量的工業化學排放物加劇了未經處理的人類廢棄物的日益增多。 首次大規模的現代環境法規以英國鹼性法案的形式出現,該法案於1863年通過,旨在規範用於生產純鹼勒布朗工藝所釋放的有害空氣污染(氣態鹽酸)。

在工業城市中,地方專家和改革者,尤其是在1890年之後,率先識別環境惡化和污染,並發起草根運動,要求並實現改革。 通常,最高優先順序是水和空氣污染。

19世紀

另請參閱: 環境運動 § 英國

19世紀晚期見證了首批野生動物保育法律的通過。動物學家 Alfred Newton在1872年至1903年間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建立本土動物保育『休漁期』的可行性」的調查報告。他倡導立法保護動物在繁殖季節免受狩獵,這促成了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的成立,並影響了1869年海鳥保護法的通過,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自然保護法。

美國的運動始於19世紀末,源於對保護西部自然資源的擔憂, John Muir Henry David Thoreau等個人做出了重要的哲學貢獻。Thoreau人與自然的關係感興趣,他透過過著簡樸的近自然生活來研究這一點。他在《 湖濱散記 (散文集)》(英語:Walden)一書中發表了他的經歷,該書主張人們應該與自然親密接觸。Muir開始相信自然的固有權利,尤其是在優勝美地山谷徒步旅行並研究生態和地質之後。他成功地遊說國會成立了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並於1892年創立了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保育原則以及對自然固有權利的信念,成為現代環保主義的基石。

關於早期環保主義起源的普遍觀點認為,它是西方國家和社區對工業化負面影響的地方性回應。在保育方面,廣泛的觀點認為,保育運動始於北美地區主要由精英關注的議題,重點是保護當地自然區域。然而,一種較不普遍的觀點則將早期環保主義的根源歸因於公眾對西方經濟勢力(特別是與殖民相關)對熱帶環境影響日益增長的擔憂。Richard Grove在1990年的一份出版物中指出,很少有人關注殖民經驗,特別是歐洲殖民經驗,在塑造早期歐洲環保主義方面的重要性。

20世紀

另請參閱: 穩定態經濟 § 戰後經濟擴張與新興生態關注

1916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創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局( National Park Service)。 該運動的先驅者呼籲更有效率和專業地管理自然資源。他們為改革而奮鬥,因為他們相信森林、肥沃的土壤、礦物、野生動物和水資源的破壞將導致社會的衰落。

在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幾起事件闡明了人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規模。1954年,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 )的一次氫彈試驗使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 Lucky Dragon 5)的23名船員暴露在放射性塵埃中。該事件被稱為城堡行動(Castle Bravo),是美國引爆過的最大熱核裝置,也是一系列高當量熱核武器設計試驗中的第一次。 1967年,油輪「托里峽谷」( Torrey Canyon)在康瓦爾(Cornwall)海岸擱淺,1969年,加利福尼亞聖塔芭芭拉海峽(Santa Barbara Channel)的一個海上油井發生漏油。1971年,日本一場訴訟的結案引起了國際對數十年汞中毒(Mercury poisoning)對水俁(Minamata, Kumamoto)人民影響的關注。

同時,新興的科學研究重新引起了人們對現有和假設的環境和人類威脅的關注。其中有 Paul R. Ehrlich,他的著作《 The Population Bomb》(人口炸彈)(1968年)重新喚起了馬爾薩斯主義對人口指數級增長的影響的擔憂。生物學家巴里·康蒙納(Barry Commoner )引發了一場關於增長、富裕和「有缺陷技術」的辯論。此外,一個由科學家和政治領袖組成的組織,被稱為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 ),於1972年發表了他們的報告《 Limits to Growth》(增長的極限),並引起了人們對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造成日益增長壓力的關注。

推動環保運動的另一股主要文學力量是 Rachel Carson(瑞秋·卡森)1962年的著作《 Silent Spring 》(寂靜的春天),該書講述了由於 DDT(一種殺蟲劑、污染物以及人類試圖透過使用合成物質控制自然的嘗試)導致鳥類數量下降。她給讀者的核心信息是識別複雜而脆弱的生態系統以及人口面臨的威脅。 她的書售出了兩百多萬冊。

這本書記載了在美國不加區分地噴灑 DDT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質疑在不完全了解其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的影響的情況下,向環境中釋放大量化學物質的邏輯。該書指出,DDT和其他農藥可能導致癌症,並且它們的農業使用對野生動物,特別是鳥類構成威脅。

由此引起的公眾關注促使美國環境保護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於1970年成立,該機構隨後於1972年在美國禁止了滴滴涕的農業使用。 DDT在疾病媒介(disease vector)控制方面的有限使用至今仍在世界某些地區繼續,並仍然存在爭議。這本書的遺產是產生了對環境問題和人們如何影響環境的更大意識和興趣。隨著對環境的新興趣,也產生了對空氣污染和石油洩漏等問題的興趣,環境意識隨之增長。新的壓力團體成立,特別是綠色和平( Greenpeace)和地球之友(美國)(Friends of the Earth (US),),以及著名的地方組織,例如1967年成立的懷俄明州戶外委員會(Wyoming Outdoor Council)。綠色和平於1971年成立,該組織認為政治倡議和立法是無效或低效的解決方案,並支持非暴力行動。從1962年到1998年,環境運動在美國成立了772個全國性組織。

在1970年代,隨著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movement)的成果,環境運動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

世界上第一個主要以環境綱領為基礎的政黨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Tasmania, Australia)的統一塔斯馬尼亞集團( United Tasmania Group )和紐西蘭的價值黨(Values Party )。 歐洲第一個綠黨(green party)是1972年在瑞士納沙泰爾州( Neuchâtel)成立的環境人民運動。歐洲第一個全國性綠黨是1973年2月在英國成立的PEOPLE,它最終演變為生態黨(Ecology Party),然後是綠黨(Green Party.)。

環境保護在發展中國家也變得重要; 抱樹運動( Chipko movement)在聖雄甘地(Mhatmas Gandhi)的影響下在印度成立,他們透過實際擁抱樹木來和平抵抗砍伐森林(這導致了「抱樹者」這個詞的產生)。他們和平的抗議方法和口號「生態是永恆的經濟」非常有影響力。

該運動的另一個里程碑是地球日的設立。第一個地球日於1970年4月22日慶祝。 它的設立旨在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意識。1971年3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吳丹(U Thant )在地球日談到了「太空船地球(spaceship Earth)」,藉此提及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 ecosystem services),以及我們保護它(以及我們自己)的義務。地球日現在由地球日網路( Earth Day Network)在全球協調,每年在超過192個國家慶祝。 其創始人,前威斯康辛州參議員 Gaylord Nelson,在目睹1969年聖塔芭芭拉海岸的漏油事件(1969 Santa Barbara oil spill)後,受到啟發而創立了這個環境教育和意識日。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在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首次將多國政府代表聚集在一起討論全球環境狀況。這標誌著國際環境政治發展的一個轉捩點。 這次會議直接促成了政府環境機構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的成立。

到了1970年代中期,許多人覺得人類正處於環境災難的邊緣。回歸土地運動(Back-to-the-land movement)開始形成,環境倫理思想與反越戰(anti-Vietnam War)情緒及其他政治問題結合在一起。這些人生活在正常社會之外,並開始採納一些更激進的環境理論,例如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大約在這個時候,更主流的環保主義開始展現力量,1973年簽署了《瀕危物種法 Endangered Species Act》,1975年成立了CITES。美國的《清潔空氣法》( Clean Air Act)和《清潔水法》( Clean Water Act)也頒布了重大修正案。


21世紀

主要文章: 環境運動

在國際層面上,對環境的關注是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主題,有113個國家參與。 從這次會議中產生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以及隨後的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其他支持環境政策發展的國際組織包括環境合作委員會(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一部分)、歐洲環境署(EEA)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環保主義持續演進,以應對新的議題,例如全球暖化人口過剩基因工程塑膠污染。然而,2013年的研究顯示,美國民眾對19個不同環境關注領域的興趣急劇下降。

自2000年代以來,環保運動日益將氣候變遷作為首要議題之一。隨著對氣候變遷的擔憂日益成為主流,從全球暖化與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之間的連結,到高爾( Al Gore)2006年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越來越多的環保團體重新調整了努力方向。在美國,2007年見證了多年來最大規模的草根環保示威活動「氣候行動2007」(Step It Up 2007),在超過1,400個社區和所有50個州舉行了集會,呼籲真正的全球暖化解決方案。

在瑞典女學生格蕾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於2018年8月在瑞典議會(Riksdag)外發起抗議後,學校氣候罷課(Fridays for Future)開始廣泛宣傳並組織起來。2019年9月的氣候罷課(September 2019 climate strikes)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氣候罷課。 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八個國家中,有七個國家認為氣候崩潰是世界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許多宗教組織和個別教會現在都有專門針對環境議題的計畫和活動。 宗教運動通常受到經文詮釋的支持。


主題

環保主義的一個顯著分支來自於保育運動(Conservation movement)的哲學。保育主義者關注的是將環境保持在比他們發現時更好的狀態,這與人類的互動有所區別。 保育運動與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環保運動相關聯。

環保主義被採納為一種獨特的政治意識形態,導致了被稱為「綠黨」的政黨的發展,這些政黨通常採取左翼政治方式來處理環境和社會福祉的重疊議題(綠色政治)。

亮綠色環保主義 Bright green environmentalism

亮綠色環保主義是一種環境哲學運動,強調利用先進技術社會創新生態創新永續設計來應對環境挑戰。這種方法與可能主張減少消費或回歸簡樸生活方式的傳統環保主義形式形成對比。

淺綠色深綠色環保主義56是其他次級運動,分別以將環保主義視為一種生活方式選擇(淺綠色),以及提倡減少人口和/或放棄技術(深綠色)來區分。

福音派環保主義 Evangelical environmentalism

福音派環保主義是美國的一項環保運動,其中一些福音派基督徒強調聖經中關於人類作為管家角色的使命,以及隨後對創造物的照護責任。儘管該運動關注不同的環境議題,但它最著名的是從聖經基礎的神學視角來應對氣候行動。由於其根植於特定宗教,該運動在一些非基督教環保主義者中存在爭議。

自由市場環保主義 Free market environmentalism

自由市場環保主義是一種理論,主張自由市場財產權侵權法提供了維護環境健康和永續性的最佳工具。58 它認為環境管理是自然的,透過個人和集體訴訟來驅逐污染者和其他侵略者也是如此。

勞工環保主義 Labor environmentalism

勞工環保主義的概念指的是工會為制定環境政策、倡導環境議題以及與環保團體合作所做的努力。工會和諸如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組織面臨著兩難困境,他們必須「一方面駕馭全球資本主義的結構和經濟成長範式,另一方面應對全球生態危機」。

為了促進綠色工作,工會發展了公正轉型的概念。這個概念,例如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關注能源轉型與支持更廣泛的發展目標的公平去碳化方法之間的聯繫。

激進環保主義 Radical environmentalism

激進環保主義是更廣泛的環保運動中的一個草根分支,其產生源於生態中心主義對主流環保主義被收編的不滿。


組織

環保組織可以是全球性的、區域性的、國家性的或地方性的;它們可以是政府營運的或私人的(非政府組織)。環保主義活動幾乎存在於每個國家。此外,致力於社區發展和社會正義的團體也關注環境問題。

一些美國環保組織,其中包括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環境保護基金會,專門提起訴訟(這種策略在該國被認為特別有用)。其他團體,例如美國的國家野生動物聯合會地球日全國清潔日大自然保護協會荒野協會,以及全球性團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之友,則負責傳播資訊、參與公開聽證會遊說組織示威活動,並可能購買土地用於保護

更激進的組織,例如綠色和平地球萬歲!地球解放陣線,則更直接地反對他們認為對環境有害的行為。


批評

環保主義在20世紀初首次流行時,重點是荒野保護野生動物保育。這些目標反映了該運動最初主要由白人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支持者的利益,包括透過一種未能充分認識原住民社區數百年來在沒有引發這些定居者殖民「環保主義者」現在試圖緩解的環境破壞類型的情況下所做的努力,來審視保護和保育。許多主流環保組織的行動仍然反映這些早期原則。許多低收入的少數族裔感到被該運動孤立或受到負面影響,這體現在西南組織計畫(SWOP)致十人小組的信函中,這是一封由幾位地方環境正義活動家寫給主要環保組織的信函。信中指出,環保運動過於關注清理和保護自然,以至於忽略了這樣做對附近社區造成的負面副作用,即工作成長較少。此外,鄰避症候群(NIMBY)運動將鄰避設施(LULUs)從中產階級社區轉移到有大量少數族裔人口的貧困社區。因此,政治機會較少的弱勢社區更容易暴露於有害廢棄物和毒素。這導致了PiBBY原則,或至少是PIMBY(放置在少數族裔後院),正如聯合基督教會1987年的研究所支持的那樣。

因此,一些少數族裔將環保運動視為精英主義。環境精英主義以三種不同形式表現出來:

  • 組成 – 環保主義者來自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
  • 意識形態 – 改革只惠及運動的支持者,卻將成本強加給非參與者。
  • 影響 – 改革具有「倒退的社會影響」。它們不成比例地惠及環保主義者,並損害受壓迫的人口。

許多環保主義者認為,人類對「自然」的干預應緊急限制或最小化(為了生命、地球,或僅為了人類的利益),而環境懷疑論者和反環保主義者則不認為有此必要。 一個人也可以認為自己是環保主義者,並相信人類對「自然」的「干預」應該增加。然而,將情感環保主義轉變為自然資源和危害的技術管理,可能會減少人類與自然的接觸,導致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降低,存在著風險。越來越多地,典型的保育修辭正被復育方法和更大規模的景觀倡議所取代,這些倡議旨在產生更全面的影響。

其他人則尋求一種平衡,既深入關懷環境,又讓科學指導人類影響環境的行動。這種方法將避免情緒化,例如反基因改造行動主義所受到的批評,並保護科學的完整性。再舉一個例子,種植樹木可能會令人心情愉悅,但也應該意識到生態問題,例如對水循環的影響以及非本土、潛在入侵物種的使用。

反環保主義

反環保主義是一系列反對整體環保主義或特定環保政策或環保倡議的思想和行動。對環保主義的批評可能來自運動內部或外部,因為它代表著各種思想和政治立場。外部反對可以採取有組織的反運動形式,針對環保主義思想以及國內或國際的環保政策和法規。反對者可能包括受環保政策威脅的行業工人、支持這些工人的公司以及反環保主義智庫。

反對的原因並非同質:它們範圍從經濟利益到對支持環境的社會和政治變革持敵意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再到鼓勵環保主義者思考並採取對永續發展更具包容性的方法的批判性觀點。


流行文化中的環保主義

地球小姐是「四大國際選美大賽」之一。(其他三項是環球小姐國際小姐世界小姐。)在這四大選美比賽中,地球小姐是唯一一個推廣環保意識的國際選美比賽。地球小姐的獲勝者是地球小姐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其他環保組織的發言人。

環保主義的另一個領域是利用藝術來提高人們對環境濫用行為的認識。9597 一個例子是垃圾時尚(trashion),即利用垃圾來製作衣服、珠寶和家居用品。瑪麗娜·德布里斯(Marina DeBris)就是一位垃圾時尚藝術家,她專注於利用海洋和海灘垃圾來設計服裝,並用於募款和教育。


資料來源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