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安娜·克瑞兒:以低語重新定義爵士樂的傳奇洞察
戴安娜·克瑞兒(Diana Jean Krall),一位來自加拿大的爵士鋼琴家兼歌手,以她獨特的煙燻女低音(contralto)和精湛的鋼琴演奏,在當代樂壇寫下了璀璨的篇章。她的傳奇,不僅在於高達1500 萬張的專輯銷量,更在於她用一種低語的力量,重新將傳統爵士樂帶回主流視野。這份對經典的敬意與創新的洞察,讓她成為了爵士樂壇不可取代的當代女王。
早年生活與音樂啟蒙:從家庭到伯克利
戴安娜·克瑞兒於 1964 年 11 月 16 日出生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納奈莫(Nanaimo)。她的母親是一位小學老師,父親則是一名會計師,家庭中充滿了對音樂的熱愛。克瑞兒在四歲時就開始學習鋼琴,透過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古典樂基礎。
高中時期,她是學校爵士樂團的成員,並在 15 歲時就開始在當地餐廳專業演出。這份對爵士樂的熱情驅使她贏得獎學金,進入波士頓著名的柏克萊音樂學院學習。在洛杉磯演奏爵士樂期間,她遇到了傳奇貝斯手雷·布朗(Ray Brown),布朗對她的才華印象深刻,成為她重要的導師,為她開啟了通往爵士樂殿堂的大門。
職業生涯:從傳統到跨界的傳奇旅程
克瑞兒的職業生涯是一場不斷突破自我的旅程。她從傳統爵士樂出發,一步步將自己的音樂版圖擴展到跨界合作與原創創作。
- 崛起與成名:1993 年發行的首張專輯《Stepping Out》便展現了她深厚的爵士底蘊。隨後,1996 年的《All for You》獲得葛萊美獎提名,並在《告示牌》爵士榜上停留 70 週,讓她開始受到樂壇的廣泛關注。
- 跨界與突破:1999 年的專輯《When I Look in Your Eyes》透過與強尼·曼德爾(Johnny Mandel)的管弦樂編曲合作,將她的音樂推向了更廣泛的聽眾群。而 2001 年的《The Look of Love》更是達到白金銷量,成功地將爵士樂帶入了主流市場。
- 情感與創作:與英國創作歌手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結婚後,克瑞兒開始嘗試創作自己的歌曲。2004 年的專輯《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中,她將個人的生活與情感融入音樂,展現了更為真實與內省的一面。
- 經典的傳承:克瑞兒的傳奇洞察在於她對經典的重新詮釋。她曾與傳奇歌手東尼·班奈特(Tony Bennett)多次合作,並在 2018 年發行聯合專輯《Love Is Here to Stay》,該專輯中的一首歌曲更幫助班奈特創下金氏世界紀錄,這份對音樂的傳承與致敬令人動容。
音樂風格與影響:用低語征服世界
戴安娜·克瑞兒的音樂風格深植於傳統爵士樂,她以其優雅、感性並帶有煙燻般低沉的嗓音聞名。她的鋼琴演奏風格同樣精湛,融合了藍調的憂鬱與搖擺樂的活力,為她的演唱提供了完美的襯托。
- 對經典的致敬:克瑞兒在音樂中展現了對爵士樂黃金時代的深厚敬意,特別是對納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和黛娜·華盛頓(Dinah Washington)等傳奇人物的致敬。
- 創新的詮釋:她不僅是一位單純的表演者,更是一位將經典爵士歌曲重新詮釋,並賦予它們現代魅力的藝術家。她的專輯經常包含對標準爵士曲的全新演繹,同時也探索了流行和巴薩諾瓦等多元風格。
- 情感的共鳴:這種對傳統的堅持與創新的結合,讓她在廣泛的聽眾群中都備受喜愛。她的音樂總能傳達出一種成熟、內斂的情感,讓聽眾沉浸在她所營造的獨特氛圍中。
戴安娜·克瑞兒完整唱片作品列表
以下是戴安娜·克瑞兒的完整錄音室與現場專輯,依發行年份排序,並附上簡介與特色。

1. 《Stepping Out》(1993)
- 專輯簡介:這是克瑞兒的首張錄音室專輯,由傳奇貝斯手雷·布朗(Ray Brown)擔任執行製作。這張專輯確立了她的三重奏風格,展現了她在爵士鋼琴與人聲上的紮實功力。
- 音樂特色:以經典爵士標準曲為主,氛圍優雅而內斂,初次展現她標誌性的煙燻嗓音。

2. 《Only Trust Your Heart》(1995)
- 專輯簡介:克瑞兒的第二張專輯,由製作人湯米·利普馬(Tommy LiPuma)操刀,收錄了多位爵士樂傳奇的作品,包括雷·布朗、安妮塔·奧戴(Anita O'Day)等。
- 音樂特色:延續了三重奏的風格,但音樂性更加成熟,充滿了對爵士樂黃金時代的敬意。

3. 《All for You: A Dedication to the Nat King Cole Trio》(1996)
- 專輯簡介:這張致敬納特·金·科爾(Nat King Cole)的專輯,讓克瑞兒廣受好評,並獲得葛萊美獎提名。她在專輯中重現了科爾的三重奏形式。
- 音樂特色:復古而溫馨,克瑞兒的鋼琴與人聲完美融合,彷彿將聽眾帶回了 1940 年代。

4. 《Love Scenes》(1997)
- 專輯簡介:這張專輯被認為是克瑞兒的突破之作,在商業與評論上都獲得了巨大成功。專輯中的選曲充滿了浪漫與感性。
- 音樂特色:音樂氛圍更加親密,以三重奏的形式重新演繹了許多經典情歌,充滿了柔情與故事感。

5. 《When I Look in Your Eyes》(1999)
- 專輯簡介:克瑞兒首度與管弦樂團合作的專輯,由強尼·曼德爾(Johnny Mandel)編排。這張專輯讓她的人氣更上一層樓,並贏得了她的第一座葛萊美獎。
- 音樂特色:宏大而優雅,管弦樂的加入讓音樂層次更豐富,她的嗓音與華麗的編曲形成完美對比。

6. 《The Look of Love》(2001)
- 專輯簡介:克瑞兒最暢銷的專輯之一,與德國指揮家克勞斯·奧格曼(Claus Ogerman)合作。專輯中充滿了巴薩諾瓦與拉丁爵士的元素。
- 音樂特色:極致的浪漫與慵懶,充滿了異國情調,是克瑞兒將爵士樂帶入主流市場的關鍵作品。

7. 《Live in Paris》(2002)
- 專輯簡介:克瑞兒的首張現場專輯,記錄了她在巴黎奧林匹亞劇院的精彩演出。專輯中除了經典爵士曲,也收錄了比莉·喬(Billy Joel)和瓊尼·米契爾(Joni Mitchell)的翻唱。
- 音樂特色:充滿了現場的活力與熱情,展現了克瑞兒的即興演奏功力與舞台魅力。

8. 《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2004)
- 專輯簡介:這是克瑞兒首張包含原創歌曲的專輯,許多歌詞由她的丈夫艾維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共同創作。
- 音樂特色:風格更加多元,從傳統爵士、藍調到搖滾元素都有涉獵,展現了她作為創作者的另一面。

9. 《Christmas Songs》(2005)
- 專輯簡介:克瑞兒的第一張聖誕專輯,與 Clayton-Hamilton Jazz Orchestra 合作。
- 音樂特色:充滿了節日氛圍,以爵士大樂團的形式重新演繹了多首經典聖誕歌曲,溫馨而華麗。

10. 《From This Moment On》(2006)
- 專輯簡介:這張專輯重回爵士大樂團的風格,收錄了多首經典標準曲,展現她對大樂團時代的敬意。
- 音樂特色:充滿了搖擺與活力的節奏,克瑞兒的演唱充滿了自信與魅力。

11. 《Quiet Nights》(2009)
- 專輯簡介:克瑞兒與克勞斯·奧格曼再次合作,以巴薩諾瓦(bossa nova)風格重新詮釋多首經典歌曲。
- 音樂特色:慵懶、感性、充滿巴西風情,非常適合在寧靜的夜晚聆聽。

12. 《Glad Rag Doll》(2012)
- 專輯簡介:這張專輯由 T Bone Burnett 製作,主要收錄了 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的爵士樂曲,向那個時代的歌舞女郎與音樂致敬。
- 音樂特色:帶有復古的沙龍爵士與藍調氣息,展現了克瑞兒在音樂考古上的熱情。

13. 《Wallflower》(2015)
- 專輯簡介:這張專輯是一次大膽的跨界嘗試,由大衛·福斯特(David Foster)製作,收錄了老鷹樂團、艾爾頓·強和巴布·狄倫等搖滾與流行巨星的作品。
- 音樂特色:風格更偏向流行與輕柔搖滾,展現了克瑞兒在不同音樂領域的適應性。

14. 《Turn Up the Quiet》(2017)
- 專輯簡介:克瑞兒重回爵士三重奏與四重奏的懷抱,再次與製作人湯米·利普馬合作,回歸純粹的爵士本質。
- 音樂特色:正如專輯名稱,氛圍靜謐、細膩,充滿了克瑞兒最擅長的感性與優雅。

15. 《Love Is Here to Stay》(2018)
- 專輯簡介:與傳奇歌手東尼·班奈特(Tony Bennett)合作的聯合專輯,兩位不同世代的爵士巨星共同演繹經典歌曲。
- 音樂特色:充滿了默契與情感,是兩位傳奇對爵士樂最真摯的告白與傳承。

16. 《This Dream of You》(2020)
- 專輯簡介:這張專輯收錄了克瑞兒與已故製作人湯米·利普馬生前合作錄製的未發表作品。專輯名稱取自她翻唱巴布·狄倫的同名歌曲。
- 音樂特色:被譽為一封獻給湯米·利普馬的情書,音樂中充滿了溫柔、哀愁與懷舊之情。
結語:永遠的爵士女皇
戴安娜·克瑞兒的傳奇洞察在於她不僅繼承了爵士樂的精髓,更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它的當代面貌。她用獨特的嗓音與指尖的魔法,將爵士樂從小眾的俱樂部,帶回了世界的舞台,讓新一代的聽眾也能沉醉在這種充滿魅力的音樂形式中。
她榮獲了兩座葛萊美獎和八座朱諾獎,並成為唯一一位有八張專輯登上《告示牌》爵士專輯榜榜首的爵士歌手。這些榮譽只是對她傳奇成就的註腳。戴安娜·克瑞兒用一生證明,真正的經典,永遠不會被時代所遺忘。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