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心得】環境法解析:揭開環境問題背後的法律與政策博弈

環境法解析:揭開環境問題背後的法律與政策博弈

葉俊榮教授的「環境法」課程深入剖析了環境問題的制度性根源,透過法律、政策、科技等多維視角,探索環境議題的發展歷程、制度困境及應對之道。本文將帶領讀者了解各單元的核心概念,從臺灣本土案例到全球視野,探討法律制度如何影響環境現狀。

📘 課程資訊

  • 課程名稱:環境法 (Environmental Law)
  • 授課教師:葉俊榮
  • 開課單位:台大法律學系
  • 課程目標:讓學生掌握環境問題背後的制度因素,認識法律與經濟、社會、政治的交互作用。

課程單元概覽

單元 1.環境惡化、環境問題與環境法

  • 探討臺灣的街頭抗爭與環境訴訟案例
  • 分析環境惡化的成因,並提出四大環境問題特色
  • 環境法在此情境下的任務與影響

單元 2.環境議題的發展與法律的角色

  • 檢視全球環境議題的演變,從啟蒙到大國崛起
  • 臺灣環境法的挑戰及其全球影響力

單元 3.環境法的權利論:解構與再建構

  • 探討環境權的不同面向,包括憲法位階和程序參與
  • 法院對環境權的角色,推動環境正義的實現

單元 4.污染的管制與程序

  • 詳解環境管制的多元結構、刑罰與行政制裁
  • 國際連結下的多元環境決策網絡

單元 5.環境立法與執行

  • 分析臺灣的環境立法決策模式及其影響力
  • 近期重要環境立法及其執行困境

單元 6.環境行政的程序建構

討論環境行政的正當程序、聽證制度的發展

單元 7.環境司法

  • 探索環境問題的可司法性及法院的影響力
  • 臺灣環境訴訟的現狀與挑戰

單元 8.傳統命令控制的環境管制

  • 評析命令控制式環境管制的發展背景與未來方向

單元 9.改革環境主義:協商

  • 協商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國際協商的挑戰

單元 10.改革環境主義:經濟誘因

  • 探討市場機制在環境治理中的運用及其批判聲浪

單元 11.環境影響評估

  • 聚焦環評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在台灣的實踐

單元 12.永續發展的願景

  • 整體檢視永續發展目標下的環境法,塑造未來藍圖

🌐 關鍵補充與反思

  • 環境法的全局視野:課程著重於環境問題背後的多層制度架構,這種全局視野對於培養具有全球觀的法律人才至關重要。
  • 生態與經濟的兩難選擇: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課程內的經濟誘因探討有助於引發對現行政策有效性的反思。
  • 本土案例與國際趨勢的融合:以臺灣的經驗作為探討基礎,有助於學生理解地方與全球問題的緊密聯繫。

參考資料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