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甲歸田?
人間五十年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これを菩提の種と思ひ定めざらんは、口惜しかりき次第ぞ
— 敦盛 (幸若舞)
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一役時曾吟唱此曲,深深打動我。17歲繼任家督的他,統一尾張,最終於本能寺自盡,享年48歲。他的故事及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經歷,是我在職場上尋求力量的榜樣。
如今,我的人生已邁入50,職場經歷30年,目睹父親老去、母親辭世,孩子們陸續畢業。身體的變化提醒我,人生的下半場該如何規劃?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未雨綢繆
數年前的重病、母親和年輕學生的逝去,提醒我生命的無常。明日的事難以預測,唯有時時準備,才能安心度過每一天。
東漢鄭玄的〈易論〉提到:「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意思是宇宙中有種簡單的自然法則,雖然時時在變,但也有其不變的原則。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氣雖常變,但颱風不會永遠持續。
因此我們應在生時為離世做好準備,以免留下未竟之事,無法達成超脫。
盲人摸象
「有王告大臣,汝牽一象來示盲者時,眾盲各以手觸。大王喚眾盲問之:『汝見象類何物?』觸其牙者言:象形如蘿菔根;觸其耳者言如萁;觸其腳者言如臼;觸其脊者言如床;觸其腹者言如瓮;觸其尾者言如繩。」
— 《涅槃經》(卷三十二)
BestLife列出50歲後應做的50件事,包括養寵物、寫日記、園藝、旅行、與朋友聯絡、學語言等。洪雪珍建議在50歲後做三個斷捨離:一是為自己人生負責,二是追求生命意義,三是看重生活而非僅工作。
大前研一也認為50歲後是第二人生,應建立平衡表、拓展人際網、管理資產,甚至安排葬地等。
在人生過半後,隨著子女離巢,應為自己而活,擺脫家庭和事業的束縛,開始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