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革命進行式:全球再生能源轉型先驅,如何點燃永續城市與產業的未來?

綠色革命進行式:全球再生能源轉型先驅,如何點燃永續城市與產業的未來?

前言:城市巨獸的能源渴求——氣候變遷下的全球挑戰

超過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這個比例預計在 20502050 年將逼近七成。城市的快速擴張,意味著對水、食物和能源的需求呈幾何級數增長。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當下,這股龐大的資源需求,對全球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構成了艱鉅的挑戰。城市作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其能源系統的轉型,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生存之戰。

DW 紀錄片《全球再生能源:開創能源轉型》深入探訪了世界各地引領這場綠色革命的先驅者。從加州的陽光城市,到德國巴伐利亞的森林小鎮,再到北歐的智慧都市和深海電網,這些案例共同描繪了一幅清晰的藍圖:能源轉型不僅可行,而且有利可圖,更是我們刻不容緩的共同使命。


一、地方驅動的綠色轉型:蘭開斯特與翁西德爾的成功方程式

能源轉型的核心,往往始於地方政府的遠見和居民的參與。

1. 美國加州蘭開斯特:從被嘲笑到綠色經濟繁榮

  • 市長的遠見與文化轉變: 20092009 年,當美國加州蘭開斯特市(Lancaster)市長雷克斯·佩里斯(Rex Parris)提出將城市轉變為碳中和社區時,曾飽受嘲諷。但他堅信政府的職責是協助人民而非阻礙,因此大力推動市府內部文化轉變,將過去申辦太陽能板需耗時六個月的官僚流程,壓縮至驚人的 4545 分鐘。
  • 市政引領,全民參與: 佩里斯市長首先將太陽能板安裝於所有市政建築,將節省的電費再投入更多太陽能設施。隨後,新建築強制安裝太陽能板,並鼓勵私人住宅跟進。這種由上而下再由點到面的推廣策略,迅速形成了城市的替代能源網絡。
  • 經濟效益的顯現: 蘭開斯特不僅利用多餘電力生產氫氣以供應公共交通,更因低廉的綠色電力和氫能,吸引了大量新興企業進駐。從 2009200917%17\% 的失業率,降至 20232023 年約 6%6\%,蘭開斯特成功轉型為一個高度盈利的「綠色繁榮城市(green boomtown)」。這證明替代能源不僅環保,更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 共同目標的力量: 佩里斯市長認為,當城市有「讓我們的孩子生存下去」這個共同且簡單的目標時,所有分歧都能被擱置,從而成就前所未有的創舉。

2. 德國巴伐利亞翁西德爾:林業與能源的循環共生

  • 在地資源的巧妙串聯: 德國巴伐利亞的翁西德爾(Wunsiedel)是一個以林業為主的鄉村地區。當地能源供應商負責人馬可·克拉瑟(Marco Krasser)設想了一個完全使用再生能源和永續原材料的供應系統。他們利用本地豐富的木材、生質能、太陽能和風能,建立了高效的循環系統。
  • 多重循環利用的能源策略: 翁西德爾將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產生的剩餘電力,用於將林業廢棄物壓製成木屑顆粒。這些顆粒隨後可燃燒產生熱能,或為渦輪機供電以產生電力。這形成了一個「太陽能+風能+電池儲存+熱電聯產」的梯級系統,將建築業與林業、林業與農業緊密連結,創造了可擴展的區域性循環能源經濟,滿足電力、熱能和交通能源需求。

二、智慧城市的能源實驗室:哥本哈根與奧斯陸的實踐

城市的建設與規劃,是能源轉型最直接的試驗場。

1. 丹麥哥本哈根 Nordhavn:能源實驗室的創新模型

  • 實境測試與商業模式: 哥本哈根的新建城區 Nordhavn 成為「能源實驗室」(EnergyLab)計畫的試驗場,旨在研究創新、高效的能源循環。核心理念是在真實生活中測試解決方案,並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
  • 智慧能源的部門耦合: 該區建築具備良好的隔熱功能,能有效保溫,尤其在用電高峰期節省開支。此外,商業設施能壓縮廢熱,將其供應給區域供暖系統。在風能或太陽能過剩時,更能優化壓縮機運作,將額外電力轉化為大量熱能供應建築,實現能源的多重利用和部門間的耦合。

2. 挪威奧斯陸: 20302030 零碳排放的雄心

  • 機會而非限制: 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以 20302030 年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為目標,市長瑪麗安娜·博爾根(Marianne Borgen)強調這不是限制,而是機會。
  • 全面綠色策略:
    • 建築標準: 新建的幼兒園和學校均配備太陽能板,甚至能生產超過自身需求的能源,供應周邊建築。
    • 電動交通: 奧斯陸被譽為全球電動交通之都,電動車普及率極高。
    • 循環經濟: 建築業正朝碳中和方向發展,注重減少消耗、廢棄物,並積極推動材料的重複利用和回收。
  • 企業界的參與: 挪威綠色建築委員會的董事會成員海格·肖恩·迪爾納(Hege Schøyen Dillner)成功推動其所屬的斯堪地那維亞大型建築公司,公開承諾實施《巴黎協定》的目標。她認為,設定方向至關重要,即使不知如何達成,勇於挑戰目標本身就是力量。

3. 建築材料的「升級再造」:

  • 舊物新生: 不動產公司經理索尼婭·霍恩(Sonja Horn)在奧斯陸的現代辦公綜合體建設中,開創性地將舊辦公樓拆除的元素進行重複利用。例如,廢棄泳池機房的地板變成中庭欄杆。這種「升級再造(upcycling)」不僅減少了廢棄物,也賦予了材料新的生命。
  • 「發電屋」(Powerhouse): 20192019 年在特隆赫姆(Trondheim)落成的「發電屋」辦公大樓,其 30003000 平方公尺的屋頂覆蓋太陽能板,每年發電 5050 萬度,超過自身消耗的兩倍。多餘電力供應當地微電網、電動公車和汽車。這不僅是技術先鋒,也吸引了年輕人才,因為「它感覺很好」。

三、能源網格的宏大願景:北海電網與氫能革命

實現全球能源轉型,需要超越國界的合作和前瞻性的技術突破。

1. 北海電網:跨國能源安全的新典範

  • 穩定綠色電網:20202020 年起,北海正在建設全球最大的可靠能源網絡。透過連接北海周邊國家的直達電纜,各國能相互平衡綠色電力的供需,邁向能源安全。
  • 跨國互聯器: 20212021 年,連接挪威和英國東海岸的海底電纜「Viking Link」建成,全長 765765 公里,是目前全球最長的海底電纜。挪威豐富的水力發電與英國蓬勃發展的海上風電,可透過該電網實現互補,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 經濟效益與地方復興: 英國布萊斯港(Port of Blyth)曾因煤礦業衰落而蕭條,如今透過能源轉型,已成為主要的離岸能源樞紐,吸引投資並創造大量當地就業機會,重現經濟活力。
  • 能源島的未來: 丹麥日德蘭半島(Jutland)海岸 8080 公里處,正計劃建造一座耗資 300300 多億歐元的「能源島」。這座人工島將成為新能源產業的多個樞紐之一,預計能為多達 10001000 萬戶家庭供電。它將整合大量離岸風電,並透過變流站實現交直流轉換,以利長距離電力傳輸。

2. 氫能的戰略潛力:未來能源載體與儲存方案

  • 綠色氫能的生產: 氫氣被視為綠色電力的重要儲存介質。透過電解水產生氫氣,必須確保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才能實現永續生產。西門子能源公司正在開發模組化電解槽,以適應不同規模的氫氣生產需求。
  • 氫能的多元應用:
    • 儲能: 解決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平衡電力供需。
    • e-燃料: 透過捕獲二氧化碳與氫氣結合,合成新型燃料,取代重工業中的化石燃料,實現深度脫碳。
    • 清潔烹飪燃料: 亥姆霍茲中心與開普敦大學合作,利用太陽能和氫氣生產清潔烹飪燃料,為全球缺乏電力設施的地區提供永續替代方案,改善當地生活品質。
  • 能源轉型的三大支柱: 西門子能源執行董事會成員安妮-勞爾·德·尚馬爾(Anne-Laure de Chammard)總結,能源轉型有三大槓桿:能源效率(減少消耗與回收再利用)、電氣化(能電氣化的地方優先電氣化以降低脫碳成本),以及在電氣化不足的情況下,使用氫能和綠色分子進行儲存和應用。

四、材料科學的突破:循環經濟與人工光合作用

實現永續能源未來,仰賴材料科學的創新與基礎研究的突破。

1. 廢棄電池的「橘皮魔法」:

  • 電池回收的迫切性: 電池是重要的儲能介質,但其昂貴且日益稀缺的材料構成了一大挑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瑪達維·斯里尼瓦桑教授(Madhavi Srinivasan)致力於鋰離子電池及其他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研究。
  • 創新的回收技術: 她的研究團隊發現,利用橘子皮或細菌培養物,能從廢棄電池的黑色粉末中高效提取鋰、鎳、鈷、錳等元素,回收率高達 99%99\%。這項技術旨在實現材料的閉環循環,最大限度減少對新材料的依賴。

2. 人工光合作用:模仿自然,創造取之不盡的清潔燃料

  • 靈感源於自然: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哈里·阿特沃特教授(Harry Atwater)是太陽能轉換領域的權威。他正引領一項相對較新的研究——人工光合作用,旨在模仿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燃料的過程。
  • 「人造葉片」的潛力: 研究人員利用複雜製造的半導體結構,創造出類似「人造葉片」的裝置。透過陽光,這些裝置能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目前效率已達 19.3%19.3\%
  • 免費能源的願景: 如果這項技術能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產,氫氣的成本將比任何現有燃料都低。這意味著人類將能利用太陽能和水,幾乎「從無中生有」地生產氫氣和氧氣,提供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這將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自由能源」的里程碑式突破。

3. 加速創新:整合研究與產業鏈

丹麥技術大學的特吉斯·維格(Tejs Vegge)強調,基礎研究通常需要 2020 年才能達到產業成熟,但在氣候危機下,我們必須加速。這需要重新思考材料發現和系統開發的方式,並整合從發現、生產到最終使用的整個循環。


結語:集結全球智慧,共築永續未來

這部紀錄片生動地展現了全球各地為能源轉型所做的努力與創新。從地方政策的勇敢決策,到城市規劃的智慧實踐,再到跨國電網的宏大佈局和尖端材料科學的突破,每一環都緊密相連,共同推動著這場全球性的綠色革命。

我們看到,能源轉型不僅是降低碳排放的必要之舉,更是創造經濟增長、提升生活品質、並確保地球永續的巨大機會。這是一項極為複雜的挑戰,但全球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和政策制定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協作精神,共同應對。

正如影片所傳達的:我們有足夠的物理潛力透過再生能源來供應地球和人類。這份信念正激勵著無數人投身其中。從此刻起,讓我們共同見證這場綠色革命如何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清潔、更繁榮、更具韌性的永續未來。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