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塑膠臉」!用「頻率分離」修圖法,打造零毛孔又保留質感的專業級美肌

告別「塑膠臉」!用「頻率分離」修圖法,打造零毛孔又保留質感的專業級美肌

前言

嗨,大家好!相信許多人拍照時,都希望自己的皮膚看起來光滑無瑕,但又怕修圖過度,讓照片看起來假假的,像塑膠娃娃一樣。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專業攝影師和修圖師常用的「頻率分離」修圖技術。這個方法聽起來很複雜,但只要掌握原理,你就能用 Pixelmator Pro 輕鬆做到。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能夠在撫平皮膚瑕疵的同時,完美保留皮膚本身的自然紋理,讓你的照片看起來既完美又真實!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高級」的修圖技巧吧!


第一步:先處理明顯的「小瑕疵」

在開始「頻率分離」這個大工程之前,我們先來處理一些明顯的小問題,像是痘痘、斑點或黑頭。

  1. 複製圖層:為了安全起見,先按下 Command + J 複製一個圖層,並將它命名為「初步修飾」,這樣就算做壞了也隨時可以回到原始照片。
  2. 使用修復工具:在工具列中選擇「修復」工具,然後用畫筆在你想移除的瑕疵上塗抹。你可以隨時放大畫面,讓修復更精準。

第二步:頻率分離 — 讓皮膚「分工」修圖

「頻率分離」的原理,就是把一張照片拆成兩個部分:

  • 低頻率(Low Frequency):包含顏色和光影,也就是皮膚的色塊。
  • 高頻率(High Frequency):包含細節和紋理,例如毛孔、頭髮等。

接著,我們就能分別處理這兩個部分,讓修圖更精準。

創造「低頻」與「高頻」圖層

  1. 複製圖層:再複製「初步修飾」圖層兩次。
  2. 製作「低頻圖層」:為最下方的複製圖層套用「高斯模糊」效果,你可以依據照片來調整模糊半徑,讓皮膚看起來光滑即可。這個圖層只會保留顏色和光影。
  3. 製作「高頻圖層」:為最上方的圖層套用「反轉」、「銳化」和「疊加」混合模式,這個圖層只會保留紋理細節。

用畫筆撫平低頻,保留高頻

現在,神奇的時刻到了!我們已經把顏色和紋理分開了,接著就是修圖的重頭戲:

  1. 選取低頻圖層:點擊你製作好的「低頻圖層」(也就是那個模糊圖層)。
  2. 使用畫筆工具:選取「畫筆」工具,並用一個柔軟的畫筆輕輕地在需要平滑的皮膚區域上繪畫。你會發現,皮膚的顏色變得均勻了,但毛孔等細節仍然被完美保留!這就是「頻率分離」最厲害的地方。

第三步:額外加分 — 修正色調與光澤

處理完瑕疵和紋理後,我們還可以針對一些細微的顏色和光澤問題進行調整,讓效果更完美。

  • 去除泛紅:如果鼻子或其他區域有泛紅,你可以新增一個「色彩調整圖層」,然後用「選擇性顏色」工具,單獨調整紅色色調,讓膚色更自然。
  • 減少油光:如果臉部有反光,可以新增一個空白圖層,然後用「吸管」工具吸取周圍的正常膚色,用低透明度的畫筆輕輕在反光處塗抹,最後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變暗」,就能有效地減少油光。

結語

我知道,這個技巧看起來步驟很多,但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把顏色和細節分開處理,就能達到最自然、最高品質的修圖效果。

多加練習,你會發現這個方法其實並不難。只要掌握了它,你就能告別假假的「塑膠臉」,讓你的照片看起來就像是專業攝影師拍攝的一樣。

希望這個教學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是有其他想學的修圖技巧,都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喔!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