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不只是節奏!從三件式基礎到四肢獨立,專業鼓手 Larnell Lewis 的 13 個級別深度解析

鼓,不只是節奏!從三件式基礎到四肢獨立,專業鼓手 Larnell Lewis 的 13 個級別深度解析

對於許多人來說,打鼓或許只是敲打出節拍的簡單行為。然而,在專業鼓手 Larnell Lewis 眼中,這是一門集力量、協調與創意的複雜藝術。在他的示範中,我們將會發現,打鼓的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像蓋房子一樣,一層一層地向上堆疊。

這篇文章將以專業鼓手 Larnell Lewis 的示範為藍本,帶你從最基礎的單一樂器,逐步探索到多聲部、跨節奏的複雜領域。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資深玩家,這份從簡單到複雜的13個難度級別解析,都將為你揭開打鼓這門藝術的無限可能。


第一部:從零到一的節奏建構

打鼓的旅程始於最基本的節奏元素。這一步是所有複雜技巧的基石,也是每個鼓手必須掌握的入門功夫。

第 1 級:低音鼓(Bass Drum)

  • 核心概念: 節奏的根基。低音鼓負責設定歌曲的律動感,通常在每小節的第一拍和第三拍上,為整體音樂提供穩定、強勁的重拍(downbeat)。

第 2 級:小鼓(Snare Drum)

  • 核心概念: 節奏的靈魂。小鼓通常打在第二拍和第四拍,被稱為「反拍」(Backbeat),其作用如同拍手,為音樂增添律動感與能量。

第 3 級:踩鈸(Hi-hat)

  • 核心概念: 節奏的脈動。踩鈸是讓節奏流動起來的關鍵,其穩定且連續的節拍能將低音鼓與小鼓的律動串連成一個完整的節奏組(Groove)。

第 4 級:風格變化(Groove Evolution)

  • 核心概念: 風格的應用。當你掌握了低音鼓、小鼓和踩鈸的配合後,就能創造出不同風格的律動。例如,放克(Funk)樂通常使用緊實的踩鈸與切分音,強調第一拍;而搖滾(Rock)樂則常用更開放的踩鈸,讓能量更均勻地分佈在每拍。

第二部:技術的進階與疊加

在掌握基礎節奏後,鼓手開始將更多技術元素融入其中,讓節奏變得更加豐富與複雜。

第 5 級:基本功(Rudiments)

  • 核心概念: 技巧的字母表。基本功是打擊樂最基礎的練習,如單擊(single stroke)、雙擊(double stroke)和複合跳(Paradiddle)。熟練掌握這些技巧,能讓雙手在鼓面上自由舞動,打出更流暢的樂句。

第 6 級:切分音(Syncopation)

  • 核心概念: 節奏的變化。切分音是指將重音放在非強拍上,這種技巧能打破單調的節奏,創造出更具變化性與趣味性的律動。

第 7 級:複節奏(Polyrhythms)

  • 核心概念: 節奏的對話。複節奏是指將兩種或更多不同的節奏,同時疊加在一起演奏。這需要高度的四肢協調性,創造出既獨立又相互融合的複雜聲響。

第 8 級:四肢獨立(4-Way Independence)

  • 核心概念: 協調的極致。這是許多鼓手夢寐以求的境界,四肢能同時獨立地演奏不同的節奏。例如,左腳踩著低音鼓的節奏,右腳踩著另一種節奏,同時雙手在鼓上演奏不同的樂句。

第三部:藝術的表達與昇華

當技術已臻成熟,鼓手便能將其化為個人獨特的聲音,用音樂說故事。

第 9 級:配器法(Orchestration)

  • 核心概念: 聲音的色彩。鼓手可以將相同的節奏,應用到鼓組上不同的樂器,例如軍鼓、中鼓、落地嗵鼓或各種鈸上,創造出更豐富的音色變化與動態。

第 10 級:過門(Drum Fills)

  • 核心概念: 段落的銜接。過門是用來連接歌曲不同段落的短節奏樂句,它能提升能量、製造轉折,或帶領聽眾進入歌曲的下一個部分。

第 11 級:裝飾音(Embellishments)

  • 核心概念: 樂句的修飾。裝飾音是在既有的節奏或過門上,加入一些即興的、小巧的樂句或音符,為演奏增添個人風格與細膩的情感。

第 12 級:即興(Improvisation)

  • 核心概念: 創意的流動。這是技術與情感的完美融合。鼓手能夠在固定的節奏框架中,自由地發揮創意,演奏出充滿個人色彩的獨特樂句。

第 13 級:鼓獨奏(Drum Solo)

  • 核心概念: 終極的自我表達。鼓獨奏是所有技巧的集大成者。在這裡,鼓手能夠將基本節奏、複節奏、四肢獨立、過門與裝飾音等所有元素,融會貫通,用鼓聲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表達最深層的情感。

結語

正如 Larnell Lewis 在影片結尾所說,打鼓的目的是「傳達一個故事或一種感覺」。技術的複雜性並非終點,而是幫助我們找到自己聲音的工具。從最簡單的節奏到最複雜的獨奏,每一個級別的練習,都是為了讓我們能更自由、更深刻地表達自我。所以,拿起你的鼓棒,開始你的旅程吧。因為在打鼓的世界裡,你的表達沒有極限。


延伸閱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