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滾世代的告別:送別「黑暗王子」Ozzy Osbourne
當螢幕上跳出 Ozzy Osbourne(約翰·麥可·「奧茲」·奧斯朋)於 2025 年 7 月 22 日逝世的消息,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傷湧上心頭。那些曾定義我們那個時代的重金屬搖滾巨星,一個個走向生命的終點。這不禁讓人意識到,我們的青春也隨著他們的離去,悄然寫下了句點。
Ozzy,這位被譽為「黑暗王子」的英國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搖滾史。從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時期那陰鬱而充滿力量的嗓音,到個人事業的輝煌騰飛,他用音樂塑造了一個世代的聲音,也定義了重金屬的輪廓。
黑色安息日:重金屬的劃時代開創者
Ozzy 的傳奇始於 1968 年,與 Geezer Butler、Tony Iommi 和 Bill Ward 共同創立了 Black Sabbath。在他們的故鄉伯明罕,這個樂隊受到同名恐怖電影的啟發,將重藍調風格與陰沉的音效和歌詞完美融合,開創了重金屬音樂的先河。
1970 年,樂隊的首張同名專輯和《Paranoid》橫空出世,Tony Iommi 標誌性的吉他即興、Geezer Butler 深刻的歌詞、Bill Ward 充滿暗黑節奏感的鼓點,加上 Ozzy 詭異而獨特的歌聲,共同鑄就了重金屬的經典。他們獨特的音樂風格,讓搖滾樂迷們在陰暗而沉重的音符中找到了共鳴,感受著前所未有的震撼。
「黑暗王子」的重生:從谷底到巔峰的傳奇洞察
然而,傳奇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1979 年,Ozzy 因為藥物濫用問題被黑色安息日開除,這對他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他曾回憶當時的絕望,但命運的轉折點也在此時出現。
1980 年,Ozzy 憑藉個人首張專輯《Blizzard of Ozz》成功逆襲,以獨特的魅力再次征服了全球樂迷。這張專輯在沒有任何熱門單曲的情況下,卻達到了四白金銷量,展現了他作為一個獨立藝術家的巨大號召力。
隨後,《Diary of a Madman》、《Bark at the Moon》等一張張專輯,不斷鞏固他「黑暗王子」的地位。儘管曾歷經吉他手 Randy Rhoads 的意外逝世,給他帶來巨大打擊,但 Ozzy 仍然選擇堅強地走下去,與 Zakk Wylde 等新一代音樂人合作,持續為搖滾樂壇注入新的活力。
從舞台到螢幕:顛覆傳統的多元人生
Ozzy 不僅在音樂領域成就斐然,他還以獨特的個人魅力跨足媒體。2000 年代初期,他與家人一同出演 MTV 真人秀節目《The Osbournes》,讓更多人看到了這位搖滾巨星在舞台下的另一面。他在節目中真實、幽默、甚至有些混亂的生活,贏得了全球觀眾的喜愛,也讓他從一個「黑暗王子」蛻變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媒體名人。
無論是在音樂上屢獲殊榮,入選搖滾名人堂,還是透過電視螢幕展現真我,Ozzy Osbourne 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這份傳奇洞察在於,他不僅開創了一個音樂類型,更超越了音樂本身,成為一個跨越文化與世代的精神符號。
最終的告別:一個時代的落幕
儘管身患帕金森氏症,Ozzy 依然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與他的音樂緊密相連。他的離去,是一個時代的句點,也讓我們這些搖滾愛好者,感受到了歲月的無情。但他的音樂精神永存,他那桀驁不馴、特立獨行的態度,將永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
感謝你,Ozzy。感謝你帶來的所有音樂、所有回憶和所有震撼。再見了,「黑暗王子」。
唱片目錄:黑色安息日與個人專輯
以下是 Ozzy Osbourne 在 Black Sabbath 時期和個人生涯的主要錄音室及現場專輯,附上簡介與特色。
Black Sabbath 錄音室專輯

- 《Black Sabbath》(1970)
- 簡介:樂隊的首張專輯,被廣泛認為是第一張真正的重金屬專輯。開場同名曲被譽為第一首厄運金屬(doom metal)歌曲,奠定了樂隊陰鬱、沉重的基調。
- 特色:融合了重藍調與恐怖電影的氛圍,儘管發行時評論不佳,但事後被譽為最具影響力的重金屬專輯之一。

- 《Paranoid》(1970)
- 簡介:樂隊的第二張專輯,收錄了「Iron Man」、「War Pigs」和同名主打歌等經典代表作。這張專輯被視為重金屬樂發展的關鍵影響力。
- 特色:樂隊在音樂上更為成熟,歌曲結構更為緊湊。同名主打歌是樂隊唯一一首進入英國單曲榜前 20 名的歌曲。

- 《Master of Reality》(1971)
- 簡介:樂隊的第三張專輯,被一些評論家認為奠定了厄運金屬、迷幻搖滾和泥漿金屬的基礎。
- 特色:為了追求「更大、更重的聲音」,吉他手 Tony Iommi 和貝斯手 Geezer Butler 將樂器調低音高,創造了更為沉重的音效。

- 《Vol. 4》(1972)
- 簡介:樂隊的第四張專輯,首次由 Tony Iommi 擔任主要製作人。
- 特色:音樂上開始探索更多元的曲風,但樂隊在此時也面臨藥物濫用的困擾。

- 《Sabbath Bloody Sabbath》(1973)
- 簡介:在經歷創作瓶頸後,樂隊在 Clearwell Castle 創作了這張專輯,並由樂隊自行製作。
- 特色:音樂風格更為複雜,充滿了實驗性,受到了樂評的高度讚揚。

- 《Sabotage》(1975)
- 簡介:在與前經理的法律訴訟期間錄製,專輯名稱即反映了當時的緊張氛圍。
- 特色:音樂充滿憤怒與能量,是樂隊在法律壓力下的強力反擊。

- 《Technical Ecstasy》(1976)
- 簡介:樂隊開始嘗試探索更多音樂領域,鍵盤和效果音效更加突出。
- 特色:其中一首流行民謠「It's Alright」由鼓手 Bill Ward 演唱,是樂隊第一首非由 Ozzy 演唱的歌曲。

- 《Never Say Die!》(1978)
- 簡介:這是樂隊原始陣容的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也是 Ozzy 在 2013 年《13》之前參與的最後一張專輯。
- 特色:樂隊成員之間的矛盾與不確定性在音樂中有所體現,風格顯得有些不平衡。

- 《Reunion》(1998)
- 簡介:黑色安息日原始陣容的現場專輯,記錄了他們睽違 20 年的重聚演出。憑藉現場版「Iron Man」獲得葛萊美獎。
- 特色:充滿了懷舊與激情,是樂迷們期待已久的重聚。

- 《13》(2013)
- 簡介:樂隊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由傳奇製作人 Rick Rubin 操刀。這是 Ozzy 自 1978 年後再次參與的錄音室專輯。
- 特色:音樂回歸了樂隊早期的黑暗與沉重風格,獲得葛萊美獎最佳金屬表演獎,並在多國登上專輯榜冠軍。

- 《The End: Live in Birmingham》(2017)
- 簡介:記錄了樂隊告別巡演的最終場演出,是樂隊正式劃下句點的作品。
- 特色:充滿了告別的感傷與不捨,是對樂隊 40 多年傳奇生涯的完美總結。
Ozzy Osbourne 個人錄音室專輯

- 《Blizzard of Ozz》(1980)
- 簡介:Ozzy 被 Black Sabbath 開除後的首張個人專輯,標誌著他個人事業的開始。與傳奇吉他手 Randy Rhoads 合作。
- 特色:充滿了 Randy Rhoads 華麗而優雅的吉他獨奏,奠定了 Ozzy 個人作品的風格。

- 《Diary of a Madman》(1981)
- 簡介:Ozzy 的第二張個人專輯,也是 Randy Rhoads 在世的最後一張錄音室作品。
- 特色:歌曲更具實驗性與複雜性,充滿了瘋狂與戲劇張力。

- 《Speak of the Devil》(1982)
- 簡介:一張現場專輯,收錄了 Ozzy 現場演繹 Black Sabbath 時期的經典歌曲。
- 特色:是對過去樂隊生涯的致敬,也是向樂迷證明他能獨立演繹這些作品的能力。

- 《Bark at the Moon》(1983)
- 簡介:這張專輯標誌著 Ozzy 的音樂風格開始融合合成器元素,轉向流行金屬。
- 特色:音樂製作更加精良,充滿了戲劇化的氛圍,主打歌「Bark at the Moon」成為經典。

- 《The Ultimate Sin》(1986)
- 簡介:Ozzy 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與吉他手 Jake E. Lee 合作。
- 特色:這張專輯充滿了 80 年代搖滾的華麗風格,歌曲「Shot in the Dark」是熱門單曲。

- 《Tribute》(1987)
- 簡介:一張現場專輯,專門為了紀念已故吉他手 Randy Rhoads 而發行。
- 特色:收錄了 Randy Rhoads 精彩的現場演出,是對這位天才吉他手最真摯的致敬。

- 《No Rest for the Wicked》(1988)
- 簡介:吉他手 Zakk Wylde 首次加入 Ozzy 的樂隊,開啟了兩人長期的合作關係。
- 特色:Zakk Wylde 充滿力量與爆發力的吉他風格為 Ozzy 的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

- 《Just Say Ozzy》(1990)
- 簡介:一張現場迷你專輯,收錄了 Ozzy 在 1989 年的一場演出。
- 特色:記錄了樂隊在 Zakk Wylde 加入後的現場魅力。
- 《No More Tears》(1991)
- 簡介:Ozzy 最暢銷的個人專輯之一,收錄了經典單曲「Mama, I'm Coming Home」和葛萊美獲獎歌曲「I Don't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 特色:這張專輯在商業和藝術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展現了他成熟的創作能力。

- 《Live & Loud》(1993)
- 簡介:被視為 Ozzy 退休前最後一次巡演的現場專輯,專輯中收錄了 Black Sabbath 原始陣容的重聚演出。
- 特色:充滿了告別的氛圍,是 Ozzy 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 《Ozzmosis》(1995)
- 簡介:Ozzy 在宣布退休後復出發行的專輯,與吉他手 Zakk Wylde 和前 Black Sabbath 貝斯手 Geezer Butler 合作。
- 特色:音樂充滿了史詩感和實驗性,標誌著他對音樂的重新回歸。

- 《Down to Earth》(2001)
- 簡介:Ozzy 在進入新世紀後的首張專輯,風格上有所轉變。
- 特色:許多歌曲是由外部詞曲作者創作,展現了他在音樂上的新嘗試。

- 《Under Cover》(2005)
- 簡介:一張完全由翻唱歌曲組成的專輯,收錄了 Ozzy 重新演繹的 60、70 年代經典搖滾樂。
- 特色:充滿了懷舊與致敬,展現了 Ozzy 對經典搖滾的熱愛。

- 《Black Rain》(2007)
- 簡介:Ozzy 的第十張錄音室專輯,也是他職業生涯中首週銷量最高的專輯。
- 特色:音樂風格充滿了現代感,融合了重金屬與硬式搖滾。

- 《Scream》(2010)
- 簡介:Ozzy 的第十一張專輯,也是吉他手 Gus G 首次參與的專輯。
- 特色:音樂充滿了爆發力與激情,是對搖滾樂的熱情吶喊。

- 《Ordinary Man》(2020)
- 簡介:Ozzy 睽違十年的回歸之作,邀請了 Elton John、Post Malone 等藝人跨界合作。
- 特色:專輯獲得了普遍好評,被認為是他近年來最棒的作品之一。

- 《Patient Number 9》(2022)
- 簡介:Ozzy 的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邀請了多位吉他巨星客串獻技,並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搖滾專輯獎。
- 特色:充滿了對生命的思考與告別,是他留給世界最後的音樂禮物。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