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洞穴壁畫到數位工具:平面設計的永續進化

從洞穴壁畫到數位工具:平面設計的永續進化


平面設計並不僅僅是創造美觀的視覺作品,更是一門講求溝通與實用的藝術。從史前時代的洞穴壁畫,到數位時代的品牌形象設計,設計師們的核心任務始終如一:以圖像傳遞清晰且有力的訊息。Envato Tuts+ 提供的免費課程「Graphic Design Basics」便是一扇通往設計世界的大門,由擁有 15 年經驗的專業設計師 Laura Keung 主講,旨在為初學者打下扎實的設計基礎。本課程循序漸進地介紹設計歷史、基本原則、色彩理論與排版技巧,同時探索品牌設計的實務應用及科技如何重塑設計的未來。無論您是剛起步的學習者,還是希望精進技能的設計愛好者,這堂課都將為您的創意之旅提供方向與啟發。


摘要

  • 平面設計基礎(raphic Design Basics ):介紹了圖形設計的定義、重要性以及與藝術的區別。圖形設計是有溝通目的的視覺內容創作,涉及視覺元素如圖像、排版、標誌和複雜的版面布局。
  • 歷史回顧(he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從古代洞窟繪畫到現代數位設計,總結了圖形設計的歷史發展,包括印刷技術的演進、排版藝術的發展以及不同設計運動的影響。
  • 設計原則(Design Theory & Principles ):詳細介紹了平衡、單一性、對比、重複、模式、節奏、運動、強調、比例、和諧以及多樣性等設計原則。
  • 色彩理論(Color Theory ):解釋了色彩輪、色彩質量(色調、飽和度、明度)、色彩組合和色彩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 排版(ypography ):介紹了排版的歷史、字體分類、排版元素(如襯線、字重、字距、行距等)以及如何設計清晰、舒適的排版。
  • 設計工具和資產(Design Tools ):推薦了多種設計軟體和工具,如Adobe InDesign、Photoshop、Illustrator、Figma、Canva等,以及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來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
  • 品牌設計(Brand Design):介紹了品牌設計的過程,包括與客戶的溝通、概念發展、反饋整合、細節完善以及最終的品牌指南創建。
  • 科技對圖形設計的影響(Technology & AI):探討了科技進步如何改變了圖形設計的實踐,包括數位技術、遠程工作、變量字體等創新。

觀點

  • 平面設計的目的:圖形設計的核心是溝通,它不僅是視覺上的吸引力,更是有組織、功能性地傳達信息的工具。
  • 設計原則的應用:設計原則是指導設計師創作訴諸的規則,用於組織設計元素,以清晰、有效地傳達訊息。
  • 色彩與排版的重要性:色彩和排版在圖形設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不僅影響視覺效果,還能夠傳達情感和品牌價值。
  • 設計軟體的選擇:選擇合適的設計軟體和工具可以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並且滿足不同設計需求。
  • 品牌設計的創意與實踐:品牌設計需要創意和實踐相結合,從概念到最終的品牌指南,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策劃和執行。
  • 科技與設計的互動:科技的發展對圖形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數位製作到遠程協作,設計師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以適應行業變化。

平面設計基礎

平面設計是一種以溝通為目的的視覺內容創作。它與藝術不同之處在於,設計的重點是傳達訊息,而不僅僅是視覺美感。平面設計師使用各種視覺元素,如圖像、字體、標誌和複雜的頁面佈局來傳達想法。

以下是平面設計的一些基本概念:

  • 歷史
    • 視覺溝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的洞穴壁畫
    • 約在公元前 3000 年,蘇美人創造了最早的文字,用於記錄貿易和庫存。這些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用圖標代表整個單詞和概念。
    • 中國約在公元 200 年左右使用木刻版在絲綢、服裝和紙張上進行印刷。
    • 北京在約 1040 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瓷製活字印刷機
    • 中世紀,隨著書籍被手動複製,字體排印開始流行,字母和單詞變得至關重要。
    • 約翰內斯·古騰堡在 15 世紀發明了活字印刷機,這對現代字體排印來說是一個轉捩點,因為它允許大量生產書籍,並提高了大眾的識字率。
    • 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的印刷技術,如平版印刷術和彩色平版印刷術。
    • 20 世紀的藝術運動,如包豪斯、瑞士設計和後現代主義,都對設計趨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 1950 年代之後,數位時代來臨,電腦、Photoshop 等軟體和網際網路的發明為網頁設計、互動設計、UI、UX 和數位產品設計等新的設計領域鋪平了道路。
  • 平面設計的目標
    • 組織複雜的資訊,使其以最易理解的方式傳達。
    • 為品牌、書籍或實體組織和闡明資訊,講述故事,並以有意義的方式與人建立聯繫
  • 設計原則
    • 平衡:在設計中創造穩定感,分為對稱和非對稱平衡。
    • 統一:通過相似的顏色和清晰的元素關係,使設計元素和諧。
    • 對比:通過不同元素之間的差異來建立視覺層次結構。
    • 重複:在設計中重複使用單一元素以產生一致性。
    • 模式:重複多個設計元素。
    • 韻律:通過重複和變化使用元素創造有組織的運動感。
    • 動態感:引導觀眾視線在作品中的移動路徑。
    • 強調:吸引觀眾對特定設計元素的注意。
    • 比例:確保所有元素之間的關係良好,以創造統一感。
    • 和諧:在元素之間創造凝聚力。
    • 多樣性:通過創造視覺趣味來保持觀眾的參與度。
  • 色彩理論
    • 色環:色彩在色輪上組織,包含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紫、綠、橙)和三複色(藍綠、藍紫、黃綠)。
    • 色溫:分為暖色(紅、黃、橙)和冷色(藍、綠、紫)。
    • 色彩模式RGB 用於數位輸出,CMYK 用於印刷。
    • 色彩品質:包含色相(顏色本身)、飽和度(顏色的強度)和明度(顏色的明暗程度)。
    • 色彩和諧:包含互補色分裂互補色類似色單色三色四色
    • 色彩心理學:色彩會影響人們對品牌的印象並引發特定情緒。
  • 字體排印 (Typography)
    • 字體排印是指策略性地安排文字,使文字內容易於閱讀、清晰易懂且具吸引力。
    • 字體排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的銘文。
    • 字體解剖學:包含襯線、上升部、下降部、軸線、耳朵、碗部、肩部、主幹、脊柱、連字、小寫字母、大寫字母、字體樣式和字體粗細等。
    • 字體分類:包含無襯線體襯線體手寫體等寬字體展示字體可變字體
    • 排版:包含可讀性(文字在頁面上的呈現方式)和易讀性(字體本身的清晰度)。
    • 影響排版可讀性的因素:字體大小、行長度或欄寬、行距、字距、字間距、對齊、邊緣不齊、文字河流、孤行、寡婦行和字體大小寫。
  • 設計領域
    • 印刷設計:最終形式為印刷品的設計,如海報、書籍、雜誌等。
    • 數位產品設計:軟體應用程式、網站或平台介面設計,注重使用者體驗(UX)和使用者介面(UI)。
    • 數位設計:通常在數位裝置上顯示的設計,如 YouTube 縮圖、廣告橫幅等,有時涉及動畫或互動。
    • 品牌設計:包括標誌、顏色、字體和其它品牌元素,旨在使品牌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總之,平面設計是一個結合了歷史、理論和實踐的廣泛領域。平面設計師需理解設計原則、色彩理論、字體排印和不同的設計領域,才能有效地溝通並創造出視覺上吸引人的作品。


設計原理原則

設計原則是一組 基本規則,設計師在創作作品時可以遵循這些規則,以創造出 視覺上令人愉悅且功能性強 的作品。這些原則的目的是以最有組織和有效的方式傳達訊息。以下將詳細探討這些設計原則:

  • 平衡 (Balance)
    • 頁面上的每個元素都帶有視覺重量,其視覺重量受到形狀、大小、顏色和紋理等因素影響。
    • 為了使設計感覺穩定,元素需要具有一定的比例。缺乏平衡 會使設計感覺一側過重,另一側空虛,甚至感覺要往一側傾倒。
    • 平衡可以分為 對稱平衡 (Symmetrical Balance)不對稱平衡 (Asymmetrical Balance)。對稱平衡是指左右兩側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視覺重量,而不對稱平衡是指左右兩側的元素不同,但視覺重量相等。
  • 統一 (Unity)
    • 統一是指設計作品中 所有元素的和諧
    • 使用 相似的顏色,使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讓作品看起來像是一個整體。
    • 通過明確視覺元素之間的關係可以實現統一。缺乏統一 會使設計感覺雜亂和混亂,並可能導致觀眾將注意力吸引到錯誤的元素上,無法獲得清晰的訊息。
  • 對比 (Contrast)
    • 對比是指設計元素之間的 差異程度,用於創建視覺層次結構。
    • 通過使用顏色、紋理、大小和形狀的變化,可以使某些元素比其他元素更突出,並創建視覺焦點。缺乏對比 會使設計看起來沉悶,觀眾可能會忽略重要的訊息。
  • 重複 (Repetition)
    • 重複是指在設計中 重複使用單一元素,這能讓使用者感到愉悅。
    • 網格可以被視為線條的重複,重複的元素可以是標誌或標語。
    • 在版面設計中,頁碼的位置也是重複的一種表現,可以幫助用戶找到方向。
  • 模式 (Pattern)
    • 模式是指 多個設計元素的重複,例如壁紙或背景。
    • 模式常見於室內設計,例如使用瓷磚或壁紙。
  • 韻律 (Rhythm)
    • 韻律是指 元素組合的視覺節奏,通過重複和變化使用元素,創造有組織的運動感。
    • 韻律通常隱藏在藝術作品中,在設計作品中可能不那麼明顯。
  • 動態感 (Movement)
    • 動態感是指 觀眾的視線在作品中的移動路徑
    • 使用重複的元素變化、曲線和對角線可以創造動態感,並引導視線到焦點。
  • 強調 (Emphasis)
    • 強調是一種策略,目的是 吸引觀眾對特定設計元素的注意
    • 強調的目的是使某個元素從頁面的其他部分中脫穎而出。顏色是創造強調效果的簡單方法,因為它可以創造一種緊迫感和關注感。
  • 比例 (Proportion)
    • 比例是指作品中所有元素彼此之間的 關係,以創造統一感。
    • 比例不一定是指單一元素的大小,而是指兩個或多個元素之間的關係。例如,在版面層次結構中,標題的比例應比圖片說明大,因為標題是最重要的元素。
  • 和諧 (Harmony)
    • 和諧是指作品中元素之間 凝聚力 的感覺。
    • 元素不應該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而是應該在某種程度上相關。顏色、紋理等可以創造不同元素之間的統一感。
  • 多樣性 (Variety)
    • 多樣性是指通過創造 視覺趣味 來保持觀眾的參與度。
    • 多樣性可以通過 混合有機形狀和幾何形狀 來實現,多樣性的使用應該加強設計想要傳達的訊息,否則可能會變得沉悶或毫無意義。

總結來說,設計原則是一組規則,幫助設計師有效地組織和組合設計元素。遵循這些原則可以創建具有視覺吸引力、傳達清晰訊息且功能強大的作品。這些原則的應用可以讓設計更具目的性,並為作品中的每個元素賦予意義。


色彩理論應用

色彩理論是平面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探討色彩的 組織、特性和視覺效果,並提供了設計師如何 有效地運用色彩 的方法。色彩理論不僅幫助我們 選擇和諧的色彩組合,還能 傳達特定的情緒和訊息。以下將詳細探討色彩理論的應用:

  • 色環 (Color Wheel)
    • 色環是色彩理論的基礎,將色彩以圓形排列,並呈現 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紫、綠、橙)和三複色(藍綠、藍紫、黃綠) 之間的關係。
    • 理解色環 可以幫助設計師 發展出和諧的色彩搭配,並 產生特定的視覺效果
  • 色溫 (Color Temperature)
    • 色彩可以分為暖色和冷色暖色(紅、黃、橙) 通常與 太陽、溫暖、火和能量 相關,而 冷色(藍、綠、紫) 則與 平靜和安寧 相關。
    • 色溫 可以用來 營造不同的氛圍和情感,例如暖色可以創造活力,冷色可以創造寧靜。
  • 色彩模式 (Color Modes)
    • RGB (紅、綠、藍)用於數位輸出 的色彩模式,當所有顏色組合在一起時,會產生白色。RGB 色彩模式主要用於 螢幕顯示,例如手機或電腦螢幕。
    • CMYK (青、洋紅、黃、黑)用於印刷 的色彩模式,它使用減色混合法,通過從白色紙張中提取顏色,直到達到黑色。在印刷時,螢幕上看到的鮮豔色彩,通常會變得較為黯淡。
    • 選擇正確的色彩模式 對於最終的設計成果至關重要,取決於設計的 最終呈現方式
  • 色彩品質 (Color Qualities)
    • 色相 (Hue) 是指 色彩本身,也就是色輪上的任何顏色。
    • 飽和度 (Saturation) 是指 色彩的強度或純度,可以調整色彩的 鮮豔度或黯淡度
    • 明度 (Value) 是指 色彩的明暗程度,通過添加黑色(產生陰影)、白色(產生色調)或灰色(產生色調)來調整。
    • 了解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的概念,能幫助設計師 更精準地控制色彩的視覺效果
  • 色彩和諧 (Color Harmonies)
    • 色彩和諧是指看起來協調、平衡且搭配良好的色彩組合
    • 互補色 (Complementary)使用色輪上直接相對的兩種顏色,例如紅與綠、藍與黃,以創造強烈的對比。
    • 分裂互補色 (Split Complementary): 使用 一個基本色其互補色兩側的兩個顏色,通常 基本色為主色,另兩個顏色為強調色
    • 類似色 (Analogous)使用色輪上相鄰的顏色,產生 和諧的視覺效果,通常 營造平靜的氛圍
    • 單色 (Monochromatic)使用單一顏色及其不同的色調、明暗或色調,營造簡潔和諧的感覺。
    • 三色 (Triadic)使用色輪上均勻間隔的三種顏色,形成一個三角形。
    • 四色 (Tetradic)使用兩組互補色,通常 其中一個顏色為主色,其他為強調色
    • 選擇適當的色彩和諧 對於傳達 特定的情感和視覺效果 至關重要。
  • 色彩心理學 (Color Psychology)
    • 色彩具有影響人們對品牌印象和喚起特定情緒的能力
    • 例如, 紅色 可以代表 力量、熱情和興奮,但也可能具有 負面的含義,如憤怒、危險和攻擊藍色 可以代表 信任、安全和寧靜,但其 負面含義可能是冷淡和沒有情感綠色正面含義與健康、希望和繁榮相關,而 負面含義可能包括無聊和停滯
    • 設計師應考慮 文化背景、性別、年齡等因素,因為色彩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讀。
    • 了解色彩心理學 可以幫助設計師 選擇能夠有效傳達品牌訊息和情感的色彩

總結來說,色彩理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和概念,幫助設計師理解和運用色彩。從 色輪、色彩溫度、色彩模式、色彩品質到色彩和諧,每個環節都對設計的視覺效果和情感傳達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 色彩心理學 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它可以幫助設計師 選擇能夠有效地與目標受眾溝通的色彩。在實際應用中,設計師需要 根據設計目標、品牌形象和目標受眾 來選擇和運用色彩,以創造出 既美觀又實用的設計作品


排版設計知識

排版設計在平面設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關乎文字的 可讀性和易讀性,還涉及到如何 策略性地安排文字,以達到 視覺上的美感和傳達訊息 的目的。排版設計的演變可以追溯到古代,從羅馬的紀念碑刻字到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每個階段都對現代的排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將詳細探討排版設計的相關知識:

  • 排版基礎 (Type Anatomy):了解文字的組成部分是進行有效排版設計的基礎。
    • 襯線 (Serif)筆畫末端的小腳,起源於鑿刻在石頭上的字體。襯線字體通常用於 長篇內文,因為它們具有較高的易讀性。
    • 上升部 (Ascender)小寫字母中超出 x 字高的部分,例如字母 b、d、h 的向上延伸部分。
    • 下降部 (Descender)小寫字母中向下延伸到基準線以下的部分,例如字母 g、j、p、q 的向下延伸部分。
    • 軸線 (Axis)字母筆畫的方向,靈感來自於用筆書寫時的筆畫方向。
    • 耳 (Ear)小寫字母 g 的碗部右上角的筆畫
    • 碗 (Bowl)包圍字母的圓形或彎曲部分,也稱為字母的內孔。
    • 肩 (Shoulder)小寫字母 r、m、n 的圓形部分
    • 主幹 (Stem)字母的主要垂直筆畫
    • 脊 (Spine)大寫和小寫字母 s 中主要的左右彎曲筆畫
    • 連字 (Ligatures)兩個或多個字母的特殊組合,使它們在印刷時更流暢。
    • 小寫 (Lowercase)非大寫的字母形式
    • 大寫 (Uppercase)字母的大寫形式
    • 字體樣式 (Font Style)字體的調整,如斜體或全部大寫
    • 字重 (Weight)字體筆畫的粗細程度,常見的字重有常規和粗體。
  • 字體分類 (Type Classification):認識不同的字體類別對於歷史識別和視覺區分至關重要。
    • 無襯線 (Sans Serif)沒有襯線的字體,是最通用的字體類別,可用於標題或內文。無襯線字體又可細分為:
      • Grotesque (怪誕體)20 世紀初期流行的商業字體,筆畫粗細略有對比,字體開口較大。
      • Neo Grotesque (新怪誕體)更精煉的版本,筆畫粗細均勻,字體開口較小。
      • Humanist (人文主義體)基於羅馬大寫字母的比例,部分字體具有書法風格,筆畫對比度較高,字體開口較大。
      • Geometric (幾何體)具有光學、圓形和矩形比例,筆畫粗細均勻,軸線完全垂直。
    • 襯線 (Serif)筆畫末端有襯線的字體,通常用於內文,易於閱讀。襯線字體又可細分為:
      • Old Style (舊式體)15 至 18 世紀開發的用於早期印刷的字體,襯線略微圓潤,呈杯狀和傾斜。
      • Transitional (過渡體)18 世紀出現的過渡字體,襯線更為銳利。
      • Modern (現代體)筆畫更加精細,襯線完全平直。
      • Slab Serif (粗襯線體)襯線粗重且呈方形,筆畫粗細均勻。
    • 手寫體 (Script)基於手寫的流暢感,分為正式和休閒兩種。
      • Formal (正式體)優雅的字體,用於婚禮請柬和文憑。
      • Casual (休閒體)靈感來自 20 世紀的筆刷筆觸,較為輕鬆。
    • 等寬字體 (Monospaced)所有字符佔據相同的水平空間
    • 展示字體 (Display)不屬於以上任何類別的字體,通常用於標題或實驗性設計。
    • 可變字體 (Variable Fonts)包含多種字體樣式的單一字體文件,可變更字重、字寬、樣式和大小。
  • 排版技巧 (Typesetting Basics):排版技巧有助於提升設計作品的 清晰度和舒適度,讓訊息傳達更有效。
    • 易讀性 (Readability)文字在頁面上的呈現方式,關乎字體和文字的安排,使內容易於閱讀。
    • 易辨性 (Legibility)字體的功能性,指字母或單詞之間的可區分程度。影響易辨性的因素包括 x 字高、字符寬度、字重等。
    • 字體大小 (Size)字體越小,閱讀越困難,需考慮目標受眾。
    • 行長 (Line Length)每行應包含 45 到 70 個字符,過短或過長的行長都會影響閱讀。
    • 行距 (Leading)行與行之間的間距,確保行與行之間不會重疊。
    • 字距 (Tracking)一組字母之間的間距,調整字距可以增強易讀性和改變文字塊的紋理。
    • 字偶距 (Kerning)單詞中兩個字符之間的間距,常用於標誌或標題。
    • 對齊 (Alignments)段落文字的垂直對齊方式,左對齊最常見,右對齊較少用,居中對齊則適用於短文字。
    • 參差 (Rags)左對齊或右對齊文字塊中不均勻的垂直邊緣,可通過斷字或軟回車來調整。
    • 河流 (Rivers)出現在兩端對齊文本中的空隙,可通過取消兩端對齊或使用斷字和軟回車來調整。
    • 孤兒寡婦 (Orphans and Widows)孤兒指段落開頭在頁面或欄開頭的單獨行,寡婦指段落末尾的單獨單詞或行,可通過調整字距或手動換行來解決。
    • 字體大小寫 (Font Case)全部大寫、全部小寫、句子大小寫和標題大小寫

總結來說,排版設計是一個複雜且精細的過程,需要對字體解剖、分類和排版技巧有深入的了解。 好的排版設計不僅能提升文字的可讀性,還能通過視覺層次結構和字體選擇來有效地傳達訊息。設計師需要根據不同的設計目的和內容來選擇合適的字體和排版技巧,以創造出 既美觀又具有功能性的設計作品


設計軟體工具

設計軟體工具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 提高了設計效率,還 擴展了設計的可能性。以下將根據來源資料,詳細探討設計師常用的各種軟體工具:

  • Adobe Creative Suite:這是一套 業界標準的專業設計軟體,包含多種應用程式,適用於不同的設計需求。
    • Adobe InDesign:適用於 出版雜誌、書籍設計和多頁文件
    • Adobe Photoshop:適用於 數位繪畫和照片處理
    • Adobe Lightroom:適用於 專業照片處理
    • Adobe Illustrator:適用於 向量圖形設計、插圖和標誌設計
    • Adobe Premiere Pro:適用於 影片剪輯
    • Adobe After Effects:適用於 動態圖形設計
    • Adobe 系列軟體提供了 廣泛的功能和工具,能夠滿足各種設計需求,但需要 訂閱才能使用
  • Figma:這是一個 協作式網頁應用程式,適用於 使用者介面 (UI) 和使用者體驗 (UX) 設計、線框稿和介面設計
    • Figma 提供了 協作功能,方便團隊成員 共享設計庫和模板
    • Figma 不能直接建立應用程式或網站,但可以用於 製作原型
    • Figma 提供 免費方案,以及其他 訂閱模式
  • Canva:這是一個 部分免費的網頁應用程式,對於 非設計師 也非常友好。
    • Canva 可以用於 製作行銷設計,例如海報、廣告、影片和社群媒體圖像。
    • Canva 提供 免費方案,以及其他 訂閱模式
  • Affinity Designer:這是一個 Adobe Illustrator 的替代方案,採用 一次性購買 的方式,而不是訂閱制。
    • Affinity Designer 提供了 向量圖形設計 功能。
  • Affinity Publisher:這是一個 桌面出版應用程式,可以作為 Adobe InDesign 的替代方案,同樣採用 一次性購買 的方式。
    • Affinity Publisher 提供了 桌面出版 功能,且可以 導入 InDesign 檔案
  • 其他設計軟體
    • SketchCorelDRAW、和 Inkscape 是其他一些可考慮的 向量圖形設計軟體,其中 Inkscape 是免費的
    • FontLab 是一個 專業的字體設計軟體
    • FontForge 是一個 免費的字體設計軟體
  • 專案管理工具
    • Trello 是一個 線上專案管理工具,可以幫助 簡化創意流程,並促進 團隊之間的協作
    • Milanote 是一個 視覺化白板工具,可以 組織設計想法和專案

總結來說,設計師需要根據 專案需求和個人偏好 選擇合適的軟體工具。Adobe Creative Suite 提供了全面的專業設計工具,適用於各種複雜的設計專案。Figma 和 Canva 則提供了更易於使用的協作式平台,適合團隊合作和快速原型製作。此外,還有一些 更經濟實惠的替代方案,如 Affinity Designer 和 Publisher。專案管理工具如 Trello 和 Milanote 則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組織和協作。選擇合適的設計軟體工具是提高設計效率和實現設計目標的關鍵。


資料來源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