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語和韓語這麼像?從「學生」到「時間」,揭開跨越千年的語言密碼

為什麼台語和韓語這麼像?從「學生」到「時間」,揭開跨越千年的語言密碼

你是否曾經驚訝地發現,台語和韓語在某些時刻聽起來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當你說出台語的「學生」(ha̍k-seng),或韓語的「學生」(학생/hak-saeng),那幾乎一樣的發音,會讓你忍不住懷疑這不是巧合。這種相似性不只存在於詞彙,更體現在發音規則上,例如它們都保留了古老的入聲,並且缺乏英語中常見的f音。

這篇文章將帶你穿越時空,從唐朝的長安城,到如今的台灣與韓國,深入探討台語與韓語相似背後的歷史與語言學秘密。


一、古漢語的傳承:台語和韓語的共同「基因」

台語和韓語之所以如此相似,其核心原因在於它們都受到了古漢語(特別是唐朝長安讀音)的深刻影響,並在各自相對獨立的環境中保留了這些特徵。

1. 漢字語,韓語的DNA

韓語的詞彙結構中,約有70%來自漢字語。古代朝鮮半島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長期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特別是新羅時期,由於與唐朝頻繁的使節與學術交流,唐朝首都長安的讀音,便透過這些管道大量傳入並成為韓語漢字詞的主流發音。這讓現代韓語保留了許多古漢語的語音特徵。

2. 閩南語,古漢語的活化石

台語作為閩南語的一支,其語音基礎同樣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的唐朝科舉制度,要求考生作詩必須符合首都長安的押韻標準。這個標準,透過當時的讀書人、官員與軍隊的南遷,被帶到了福建地區。這些長安讀音,在福建當地被稱為「文讀」,並在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三面環山一面靠海),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3. 發音上的雙胞胎:入聲與f音

入聲,是古漢語的特徵之一,指的是以p、t、k等塞音快速收尾的發音。隨著時代演變,許多現代漢語方言(如北京話)已失去入聲,但台語和韓語卻將其完整保留。

  • 台語:在台語中,入聲字在現代依然普遍存在,例如「十」(tsa̍p) 的發音就以p音結尾。
  • 韓語:韓語同樣有入聲,例如「學生」(hak-saeng)中的「學」(hak) 就以k音收尾,與台語的「學」(ha̍k) 相似。

此外,兩種語言都沒有f音,而是將其轉化為b、p或h音,這也是它們在聽感上相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歷史的共鳴:不只台韓,還有更多語言的軌跡

這段歷史的共鳴,並不僅限於台語和韓語。許多同樣受到古漢語影響的周邊語言,也留下了相似的痕跡。

  • 客語:與閩南語同源,也保留了許多古漢語的語音特徵。
  • 越南語:在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其詞彙中有大量的漢字語。
  • 日語:同樣透過漢字,從中國引進了大量的詞彙與發音。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我們聆聽這些語言時,偶爾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們都像是一面面語言的鏡子,反射著古老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三、從巧合到必然:理解語言背後的故事

台語和韓語的相似性,從來都不是巧合。它是一個由歷史傳承、地理環境與文化交流共同交織而成的必然結果。

透過這段有趣的語言旅程,我們不僅能更深入地了解台語和韓語的起源,也能體會到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脈絡。這正是語言學習最迷人之處:它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探索世界、理解歷史的奇妙途徑。


資料來源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