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的指引:1972年《如何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清單

知性之旅的指引:1972年《如何閱讀一本書》推薦閱讀清單

前言

Mortimer J. Adler 所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自1940年首次出版以來,便成為啟發讀者深度閱讀的經典指南。1972年,Adler 與編輯 Charles Van Doren 聯合修訂該書,為批判性閱讀提供了更全面的指引,並加入了對不同文學和非文學體裁的閱讀建議。這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四層次的閱讀方法,幫助人們掌握從基礎理解到精深分析的技巧,是探索任何經典作品的理想指南。

在1972年版的附錄A中,Adler 列出了一份推薦閱讀清單,包含西方傳統的優秀作品,從詩歌、歷史到哲學、小說,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經典之作。以下是該清單的精選,並與誠品線上對照,整理出 2000 年後出版的版本,便於讀者依循本書的指導,展開心智成長的知性之旅。


推薦閱讀清單精選(2000 年後出版版本)

文學與詩歌

  • 荷馬《伊利亞德》
  • 但丁《神曲》
  •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四大悲劇
  • 米爾頓《失樂園》

歷史與傳記

  • 希羅多德《歷史》
  • 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
  • 湯瑪斯·卡萊爾《英雄與英雄崇拜》

哲學與思想

  • 柏拉圖《理想國》
  • 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政治學》
  •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科學與自然

  • 達爾文《物種起源》
  •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推薦閱讀方法

批判性閱讀的四個層次

  • 初級閱讀:了解文字表層意思,是閱讀的基礎。
  • 檢視閱讀:快速瀏覽整本書,掌握主旨和架構。
  • 分析閱讀:系統化地理解作品的各個部分及其內涵。
  • 主題閱讀:將多本書進行比較和對照,發掘更深層的共同主題。

2023年清單更新

Adler 將西方經典列入推薦書目,而隨著時代發展,這份清單在現代可以加上更多全球性、多元文化的經典作品,如賽珍珠的《大地》、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或是加布里埃爾·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讓閱讀視野更加廣闊。

這份書單不僅是經典閱讀的入門,更是每位讀者開啟深入思考、增進見解的珍貴資源。希望它能成為你的閱讀旅程中重要的指南。


古典時代

Homer

荷馬,born c. 8th century BC,相傳為古希臘的吟遊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失明。

The Old Testament

《舊約聖經》

Aeschylus

艾斯奇勒斯,c. 525/524 – c. 456/455 BC,古希臘悲劇詩人,與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並列為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有「悲劇之父」的美譽。)

Sophocles

索福克里斯,c. 497/6 – winter 406/5 BC,古希臘劇作家,古希臘悲劇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艾斯奇勒斯、尤里比底斯並稱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

Herodotus

希羅多德,c. 484 – c. 425 BC,古希臘作家。

  • Histories 《歷史》

Euripides

尤里比底斯,c. 480 – c. 406 BC,與艾斯奇勒斯和索福克勒斯並稱為希臘三大悲劇大師。

Thucydides

修昔底德,c. 460 – c. 400 BC,古希臘歷史學家、思想家。

  •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Hippocrates

希波革拉第,c. 460 – c. 370 BC,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之醫師,後世人普遍認為其為醫學史上傑出人物之一。

  • Medical Writings

Aristophanes

阿里斯托芬,c. 446 – c. 386 BC,古希臘的喜劇作家,雅典公民。

  • Comedies(喜劇),現存《阿卡奈人》、《騎士》、《和平》、《鳥》、《蛙》等十一部

Plato

柏拉圖,428/427 or 424/423 – 348/347 BC,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雅典人,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或「希臘三哲」。

Aristotle

亞里斯多德,384–322 BC,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Epicurus

伊壁鳩魯,341–270 BC,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

  • Letter to Herodotus(給希羅多德的信); Letter to Menoecus(給梅諾克厄斯的信)

Euclid

歐幾里得,fl. 300 BC,希臘化時代的數學家,被稱為「幾何學之父」。

  • Elements 《幾何原本》

Archimedes

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希臘化時代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工程師、天文學家。

  • Works

Apollonius of Perga

阿波羅尼奧斯,c. 240 BC – c. 190 BC,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

  • Conic Sections 《圓錐曲線論》

Cicero

西塞羅,3 January 106 BC – 7 December 43 BC,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哲學家、政治家、律師、作家、雄辯家。

Lucretius

盧克萊修,c. 99 – c. 55 BC,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詩人和哲學家。

  • On the Nature of Things 《物性論》

Virgil

維吉爾,15 October 70 – 21 September 19 BC,奧古斯都時代的古羅馬詩人。

  • Works,其作品有《牧歌集》、《農事詩》、史詩《艾尼亞斯紀》三部傑作。

Horace

賀拉斯,8 December 65 BC – 27 November 8 BC,奧古斯都時期的著名詩人、批評家、翻譯家。

  • Works,《詩藝》等

Livy

蒂托·李維Titus Livius,59 BC – AD 17,古羅馬著名的歷史學家。

  • History of Rome 《羅馬史》

Ovid

奧維德,21 March 43 BC – 17/18 AD,奧古斯都時代的古羅馬詩人。

  • Works 《變形記》、《愛的藝術》、《歲時記》等

Plutarch

普魯塔克,c. AD 46 – after AD 119,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

Tacitus

塔西佗,c. AD 56 – c. 120,羅馬帝國執政官、雄辯家、元老院元老,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與文體家。

  • Histories 《歷史》; Annals 《編年史》; Agricola 《阿古利可拉傳》; Germania 《日耳曼尼亞志》

Nicomachus of Gerasa

尼科馬庫斯,c. 60 – c. 120 AD,古希臘數學家。

  • Introduction to Arithmetic 《算術概論》

Epictetus

愛比克泰德,c. 50 – c. 135 AD,古羅馬新斯多葛主義哲學家。

Ptolemy

托勒密,c. 100 – c. 170 AD,是一位學者,同時也是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占星家。

  • Almagest 《天文學大成》

Lucian

琉善,c. 125 – after 180,生於敍利亞的薩莫薩塔,羅馬帝國時代的以希臘語創作的諷刺作家。

  • Works,〈真實的故事〉、〈死人對話〉、〈諸神對話〉、〈妓女對話〉、〈偽預言者亞力山大〉、〈Sale of Creeds〉、 〈Philopseudes〉(當中包括〈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Marcus Aurelius

馬可·奧理略,26 April 121 – 17 March 180,羅馬帝國第十六任皇帝,是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個皇帝,擁有凱撒稱號(拉丁語:Imperator Caesar)。於161年至180年在位。有「哲學家皇帝」的美譽。

Galen

蓋倫,September 129 – c. AD 216,是古羅馬的醫學家及哲學家。

  • On the Natural Faculties

The New Testament

《新約聖經》

Plotinus

普羅提諾,c. 204/5 – 270 CE,新柏拉圖學派最著名的哲學家,更被認為是新柏拉圖主義之父。

  • The Enneads 《九章集》

中世紀

St. Augustine

希波的奧古斯丁,13 November 354 – 28 August 430),羅馬帝國末期北非的柏柏爾人,早期西方天主教的神學家、哲學家,曾任大公教會在阿爾及利亞城市安納巴的前身希波(Hippo Regius)的主教。

  • "On the Teacher"; Confessions 《懺悔錄》; City of God 《上帝之城》; On Christian Doctrine 《論基督教教義》

The Song of Roland

《羅蘭之歌》,是一首法蘭西11世紀的史詩(武功歌),改編自西元778年查理曼統治時期發生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The Nibelungenlied

《尼伯龍根之歌》,是著名的中世紀中古高地德語敘事詩,講述的是古代勃艮第人國王的故事。

The Saga of Burnt Njál

《尼亞爾薩迦》,是一部13世紀的冰島薩迦(冰島家族薩迦),描繪了960年至1020年間的事件。

St. Thomas Aquinas

聖多瑪斯·阿奎那,1225 – 7 March 1274,是歐洲中世紀經院派哲學家和神學家。他是自然神學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多瑪斯主義的創立者,成為天主教長期以來哲學研究的重要根據。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

Dante Alighieri

但丁·阿利吉耶里,c. 1265 – 14 September 1321,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他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

Geoffrey Chaucer

傑弗里·喬叟,c. 1340s – 25 October 1400,英國中世紀作家,被譽為英國中世紀最傑出的詩人。

  • Troilus and Criseyde 《特洛伊羅斯與克麗西達》;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里故事集》

Leonardo da Vinci

李奧納多·達文西,15 April 1452 – 2 May 1519,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這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

Niccolò Machiavelli

尼古洛·馬基維利,3 May 1469 – 21 June 1527,義大利的政治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

Desiderius Erasmus

伊拉斯謨,28 October 1466 – 12 July 1536,是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今荷蘭和比利時)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天主教神父,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

  • The Praise of Folly 《愚人頌》

Nicolaus Copernicus

哥白尼,19 February 1473 – 24 May 1543,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

Thomas More

湯瑪斯·摩爾爵士,7 February 1478 – 6 July 1535,獲天主教會封為聖人,是英格蘭政治家、作家、哲學家與空想社會主義者,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

Martin Luther

馬丁·路德,10 November 1483 – 18 February 1546,德意志神學家、哲學家,神聖羅馬帝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其於十六世紀初發起德意志宗教改革,後來擴展為影響全歐洲的宗教改革,並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

François Rabelais

弗朗索瓦·拉伯雷,born between 1483 and 1494; died 1553,是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也是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 Gargantua and Pantagruel 《巨人傳》

John Calvin

喀爾文,10 July 1509 – 27 May 1564,法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學家,新教的重要派別──改革宗(或稱歸正宗、喀爾文派)的創始人。

  •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基督教要義》

Michel de Montaigne

蒙田,28 February 1533 – 13 September 1592,法國哲學家,活躍於北方文藝復興時期。

William Gilbert

吉爾伯特,24 May 1544? – 30 November 1603,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的御醫、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物理學家。主要在電學和磁學方面有很大貢獻。

  • On the Loadstone and Magnetic Bodies 《論磁石》

Miguel de Cervantes

塞凡提斯,29 September 1547 (assumed) – 22 April 1616 (NS),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

Edmund Spenser

史賓賽,1552/1553 – 13 January O.S. 1599,英國著名詩人、桂冠詩人。

  • Prothalamion; The Faerie Queene《仙后》

啟蒙時代

Francis Bacon

培根,22 January 1561 – 9 April 1626,著名英國哲學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bapt. 26 April 1564 – 23 April 1616,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卓越的作家和文學家之一。

-

Galileo Galilei

伽利略,15 February 1564 – 8 January 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

  • Starry Messenger 《星際信使》; Dialogues Concerning Two New Sciences 《論兩種新科學及其數學演化》

Johannes Kepler

克卜勒,27 December 1571 – 15 November 1630,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

William Harvey

威廉·哈維,1 April 1578 – 3 June 1657, 英國醫生,實驗生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 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 《心血運動論》; 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On the Generation of Animals

Thomas Hobbes

湯瑪斯·霍布斯,5/15 April 1588 – 4/14 December 1679,是英國的政治哲學家,現代自由主義政治哲學體系的奠基者。他也創立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完整體系。

René Descartes

笛卡兒,31 March 1596 – 11 February 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笛卡爾也被廣泛認為是近代哲學和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

John Milton

約翰·米爾頓,9 December 1606 – 8 November 1674,英國詩人,思想家。

  • Works,《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論出版自由》等

Molière

莫里哀,15 January 1622 (baptised) – 17 February 1673,17世紀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也被認為是西洋文學中最偉大的喜劇作家之一。

  • Comedies,《偽君子》、《吝嗇鬼》、《太太學堂》、《唐璜》、《憤世者》、《司卡班的詭計》等

Blaise Pascal

帕斯卡,19 June 1623 – 19 August 166,法國神學家、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教育家、氣象學家。

Christiaan Huygens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4 April 1629 – 8 July 1695,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土衛六的發現者。他還發現了獵戶座大星雲和土星光環。

  • Treatise on Light 《光論》。1695年,他在過世前完成著作《Cosmotheoros》,惠更斯談論關於他對外星生物的想法。

Benedict de Spinoza

史賓諾沙,24 November 1632 – 21 February 1677,荷蘭的哲學家。是17世紀理性主義先驅,啟蒙時代以及現代聖經批判學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引導了現代對自我及宇宙的認識,因此被認為是「近世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 Ethics 《倫理學》,全稱《以幾何順序證明的倫理學》

John Locke

約翰·洛克,29 August 1632 – 28 October 1704,著名英國哲學家,最具影響力的啟蒙哲學家之一,並被廣泛形容為自由主義之父。

Jean Baptiste Racine

讓·拉辛,22 December 1639 – 21 April 1699,法國劇作家。

  • Tragedies,《昂朵馬格》、《費德爾》(Phèdre)、《阿達莉》(Athalie)

Isaac Newton

艾薩克·牛頓爵士,25 December 1642 – 20 March 1726/27,英格蘭政治人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萊布尼茲,1 July 1646 – 14 November 1716,德意志律師,歷史上少見的通才,素有「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之美譽。

Daniel Defoe

丹尼爾·笛福,c. 1660 – 24 April 1731,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政治間諜。

Jonathan Swift

強納森·史威夫特,30 November 1667 – 19 October 1745,英國-愛爾蘭作家。

William Congreve

威廉·康格里夫,24 January 1670 – 19 January 1729,英國王政復辟時期劇作家、詩人,以機智、充滿諷刺意味的對話和對當時風尚喜劇的影響而知名。

George Berkeley

喬治·柏克萊,12 March 1685 – 14 January 1753,英裔愛爾蘭哲學家,同時為聖公會駐愛爾蘭科克郡克洛因鎮的主教。與約翰·洛克和大衛·休謨被認為是英國近代經驗主義哲學家中的三大代表人物,因捍衛主觀念唯心主義而聞名。

Alexander Pope

亞歷山大·波普,May 1688 O.S. – 30 May 1744,18世紀英國詩人。

  • Essay on Criticism 《批評論》; Rape of the Lock 《奪髮記》; Essay on Man 《人論》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孟德斯鳩,18 January 1689 – 10 February 1755,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

Voltaire

伏爾泰,21 November 1694 – 30 May 1778,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

  • Letters on the English 《英國通信集》; Candide 《憨第德》; Philosophical Dictionary 《哲學辭典》; Micromegas 《微型巨人》

Henry Fielding

亨利·菲爾丁,22 April 1707 – 8 October 1754,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Samuel Johnson

山繆·詹森,18 September 1709 – 13 December 1784,英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集文評家、詩人、散文家、傳記家於一身。

  •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 Dictionary 《詹森字典》; Rasselas; The Lives of the Poets

David Hume

大衛·休謨,7 May 1711 NS – 25 August 1776,蘇格蘭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他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Jean-Jacques Rousseau

盧梭,28 June 1712 – 2 July 1778,是啟蒙時代的法國與日內瓦哲學家、政治理論家、文學家和音樂家。

-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張露譯,2019/11/28,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Laurence Sterne

勞倫斯·斯特恩,24 November 1713 – 18 March 1768,英國感傷主義小說家。

  • Tristram Shandy 《紳士特里斯舛·項狄的生平與見解》; A Sentimental Journey through France and Italy 《感傷旅行》

Adam Smith

亞當·史密斯,baptised 16 June 1723 – 17 July 1790,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

Immanuel Kant

康德,22 April 1724 – 12 February 1804,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並且影響後世,誕生了新康德主義。

  •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純粹理性批判》;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道德形上學基礎》;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實踐理性批判》; The Science of Right; Critique of Judgment 《判斷力批判》; Perpetual Peace

Edward Gibbon

愛德華·吉朋,8 May 1737 – 16 January 1794,英國歷史學家、議員。

  •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羅馬帝國衰亡史》; Autobiography 《我的作品和生活回憶錄》

James Boswell

詹姆士·博斯韋爾,29 October 1740 (N.S.) – 19 May 1795,蘇格蘭傳記作家。

  • Journal; Life of Samuel Johnson 《約翰遜傳》, Ll.D.

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拉瓦節,26 August 1743 – 8 May 1794),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 (Elements of Chemistry) 《化學基本論述》

現代

Alexander Hamilton , John Jay , and James Madison

漢彌爾頓(January 11, 1755 or 1757 – July 12, 1804)、約翰·傑伊(December 12, 1745 – May 17, 1829)、詹姆斯·麥迪遜(March 16, 1751 – June 28, 1836) ,美國開國元勛。

  • Federalist Papers 《聯邦黨人文集》

Jeremy Bentham

傑瑞米·邊沁,4 February 1747/8 O.S– 6 June 1832,英國哲學家、法學家和社會改革家。他是最早支持效益主義和動物權利的人之一。

  •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 Theory of Fictions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28 August 1749 – 22 March 1832,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福,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為威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

  • Faust 《浮士德》; Poetry and Truth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

(傅立葉,21 March 1768 – 16 May 1830),,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提出傅立葉級數,並將其應用於熱傳導理論與振動理論,傅立葉轉換也以他命名。他被歸功為溫室效應的發現者。

  • Analytical Theory of Heat 《熱的解析理論》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黑格爾,27 August 1770 – 14 November 1831,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精神現象學》; Philosophy of Right 《法哲學原理》;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歷史哲學講演錄》

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華茲渥斯,7 April 1770 – 23 April 1850,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與雪萊、拜倫齊名,也是湖畔詩人的代表,曾當上桂冠詩人。

  • Poems,其代表作有與山繆·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長詩《序曲》(Prelude)、《漫遊》(Excursio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柯勒律治,21 October 1772 – 25 July 1834,是一位英國詩人、文學評論家、哲學家和神學家。

  • Poems; Biographia Literaria 《文學傳記》

Jane Austen

珍·奧斯丁,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英國小說家。

  •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1813); Emma 《艾瑪》(1815)

Carl von Clausewitz

克勞塞維茲,1 June 1780 – 16 November 1831,普魯士名將及軍事理論家,被後人尊為「西方兵聖」。

  • On War 《戰爭論》

Stendhal

司湯達,23 January 1783 – 23 March 1842,法國作家。

The Red and the Black 《紅與黑》(1830); The Charterhouse of Parma 《帕爾馬修道院》(1839); On Love 《論愛情》

Lord Byron

拜倫勳爵,22 January 1788 – 19 April 1824,英國詩人、革命家,獨領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

  • Don Juan 《唐璜》

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華,22 February 1788 – 21 September 1860,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

  • Studies in Pessimism(悲觀主義研究),《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Michael Faraday

法拉第,22 September 1791 – 25 August 1867,英國物理學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 Chemical History of a Candle;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in Electricity

Charles Lyell

查爾斯·萊爾爵士,14 November 1797 – 22 February 1875,英國地質學家、律師,是均變說的重要論述者。

  • Principles of Geology 《地質學原理》,達爾文的演化論便是受到這本書的啟發。

Auguste Comte

孔德,9 January 1798 – 5 September 1857,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

  • The Positive Philosophy(實證哲學)

Honoré de Balzac

巴爾札克,20 May 1799 – 18 August 1850,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法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最高者之一。

  • Père Goriot 《高老頭》; Eugenie Grandet 《歐也妮·葛朗台》

Ralph Waldo Emerson

愛默生,May 25, 1803 – April 27, 1882,美國思想家、文學家。

  • Representative Men; Essays; Journal

Nathaniel Hawthorne

霍桑,July 4, 1804 – May 19, 1864,19世紀美國小說家。

  • The Scarlet Letter 《紅字》

Alexis de Tocqueville

托克維爾,29 July 1805 – 16 April 1859,是法國思想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家,法蘭西學術院院士,法國第二共和時期的外交部長、眾議院議員。

  • Democracy in America 《民主在美國》

John Stuart Mill

彌爾,20 May 1806 – 7 May 1873,英國效益主義、自由主義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英國國會議員。

  • A System of Logic; On Liberty 《論自由》;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代議制政府》; Utilitarianism 《效益主義》;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婦女的屈從地位》; Autobiography

Charles Darwin

達爾文,12 February 1809 – 19 April 1882,英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

  • The Origin of Species 《物種起源》; The Descent of Man 《人類的由來與性擇》; Autobiography 《查爾斯·達爾文自傳》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7 February 1812 – 9 June 1870,英國19世紀中期(維多利亞時代)作家、評論家。

  • Pickwick Papers 《匹克威克外傳》; David Copperfield 《塊肉餘生記》; Hard Times 《艱難時世》

Claude Bernard

克洛德·貝爾納,12 July 1813 – 10 February 1878,法國生理學家。

  •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Henry David Thoreau

梭羅,July 12, 1817 – May 6, 1862,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廢奴主義者、超驗主義者,也曾任職土地勘測員。

  • Civil Disobedience《論公民的不服從》; Walden《湖濱散記》

Karl Marx

馬克思,5 May 1818 – 14 March 1883,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被譽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主要開創者。

  • Capital 《資本論》; Communist Manifesto 《共產黨宣言》

George Eliot

喬治·艾略特/瑪麗·安妮,22 November 1819 – 22 December 1880,英國小説家。

  • Adam Bede; Middlemarch 《米德爾馬契》

Herman Melville

赫爾曼·梅爾維爾,August 1, 1819 – September 28, 1891,是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也擔任過水手、教師。

  • Moby-Dick 《白鯨記》; Billy Budd 《比利·巴德》

Fyodor Dostoevsky

杜斯妥也夫斯基,11 November 1821 – 9 February 1881,俄國作家。

  • Crime and Punishment《罪與罰》; The Idiot《白癡》; The Brothers Karamazov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Gustave Flaubert

福樓拜,12 December 1821 – 8 May 1880,法國文學家。

  • Madame Bovary 《包法利夫人》(1857年); Three Stories 《三故事》(1877年)

Henrik Ibsen

易卜生,20 March 1828 – 23 May 1906,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

  • Plays

Leo Tolstoy

托爾斯泰,9 September 1828 – 20 November 1910,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

  • War and Peace 《戰爭與和平》; Anna Karenina 《安娜·卡列尼娜》; What is Art?; Twenty-Three Tales

Mark Twain

馬克·吐溫,November 30, 1835 – April 21, 1910,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

  •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頑童歷險記》;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William James

威廉·詹姆士,January 11, 1842 – August 26, 1910,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

  •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心理學原理》(1890);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Pragmatism; Essays in Radical Empiricism

Henry James

亨利·詹姆士,15 April 1843 – 28 February 1916,英國、美國作家。

  • The American 《美國人》; The Ambassadors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尼采,15 October 1844 – 25 August 1900,出身德國的古典語言學家和哲學家。

  • Thus Spoke Zarathustra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Beyond Good and Evil 《善惡的彼岸》;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道德譜系學》; The Will to Power 《權力意志》

Jules Henri Poincaré

龐加萊,29 April 1854 – 17 July 1912,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理論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

  • Science and Hypothesis 《科學和假設》; Science and Method 《科學和方法》

Sigmund Freud

佛洛伊德,6 May 1856 – 23 September 1939,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夢的解析》;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文明及其不滿》; 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George Bernard Shaw

蕭伯納,26 July 1856 – 2 November 1950,英國/愛爾蘭劇作家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聯合創始人。

  • Plays and Prefaces,《賣花女》(Pygmalion)、

Max Planck

普朗克, 23 April 1858 – 4 October 1947,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

  •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ntum Theory; Where Is Science Going?;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Henri Bergson

亨利·柏格森,18 October 1859 – 4 January 1941),法國哲學家,以優美的文筆和具豐富吸引力的思想著稱。1928年,以《創造進化論》獲得1927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 Time and Free Will; Matter and Memory; Creative Evolution 《創造進化論》; The Two Sources of Morality and Religion

John Dewey

約翰·杜威,October 20, 1859 – June 1, 1952),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與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威廉·詹姆士一起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也被視為是現代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 How We Think 《我們如何思維》;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民主主義與教育》; Experience and Nature 《經驗與自然》; Logic: the Theory of Inquiry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懷海德,15 February 1861 – 30 December 1947,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他是歷程哲學學派的奠基者

  •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 Adventures of Ideas

George Santayana

喬治·桑塔亞那,December 16, 1863 – September 26, 1952,著名西班牙裔美國哲學家、散文家、詩人、小說家。

  • The Life of Reason; Skepticism and Animal Faith; Persons and Places

Vladimir Lenin

列寧,22 April 1870 – 21 January 1924,俄羅斯革命家、政治人物、政治理論家,是蘇俄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

  • The State and Revolution 《國家與革命》(1917)

Marcel Proust

馬塞爾·普魯斯特,10 July 1871 – 18 November 1922,法國意識流作家

  •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追憶似水年華》

Bertrand Russell

伯特蘭·羅素,18 May 1872 – 2 February 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

  •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哲學問題》(1912); The Analysis of Mind; An Inquiry into Meaning and Truth; Human Knowledge, Its Scope and Limits

Thomas Mann

湯瑪斯·曼,6 June 1875 – 12 August 1955, 德國作家,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The Magic Mountain 《魔山》(1924); Joseph and His Brothers 《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14 March 1879 – 18 April 1955),出生於德國、擁有瑞士和美國國籍的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他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的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也是質能等價公式(E = mc2)的發現者。

  • The Meaning of Relativity 《相對論的意義》; 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 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物理之演進》

James Joyce

詹姆士·喬伊斯,2 February 1882 – 13 January 1941,愛爾蘭作家和詩人。

  • 'The Dead' in Dubliners 《都柏林人》(1914);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1916); Ulysses 《尤利西斯》(1922)。

Jacques Maritain

雅克·馬里頓,18 November 1882 – 28 April 1973,法國天主教哲學家。

  • Art and Scholasticism 《藝術與經院哲學》; The Degrees of Knowledge 《知識程論》; The Rights of Man and Natural Law; True Humanism

Franz Kafka

卡夫卡,3 July 1883 – 3 June 1924,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德語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家。

  • The Trial 《判決》; The Castle 《城堡》

Arnold J. Toynbee

湯恩比,14 April 1889 – 22 October 1975,英國歷史學家。

  • A Study of History 《歷史研究》; Civilization on Trial

Jean-Paul Sartre

沙特,21 June 1905 – 15 April 1980是法國哲學家、劇作家、小說家、編劇、政治活動家、傳記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他是存在主義和現象學哲學的關鍵人物之一,也是20世紀法國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的領導人物之一。

  • Nausea 《嘔吐》; No Exit; Being and Nothingness《存在與虛無》

Aleksandr Solzhenitsyn

索忍尼辛,11 December 1918 – 3 August 2008,俄羅斯的哲學家、歷史學家、短篇小說作家,持不同政見者和政治犯。

  • The First Circle 《第一圈》(1968); The Cancer Ward 《癌病房》(1967)

留言

熱門文章